不管男孩女孩,父母都要把握好这6个“教”字,不容忽视

养育孩子,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冒险。

一旦偏离了教育方向,留下的不只是遗憾,还有无尽的后患。

养育一个孩子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次家风的传承。

父母的责任不仅是喂养和教育,更是塑造他们未来性格的雕塑家。

而在这雕塑过程中,有六个“教”字特别重要,它们是构建孩子一生的基石。

01 教孩子善良,但要有尺度

善良是人性中最温暖的部分,也是每个男孩女孩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毕竟没有谁会去喜欢一个不善良的人。

但过犹不及,我们在教育孩子善良时,也要教他们把握好尺度。

道理很简单,单纯的善良有时候会被误解,甚至被人利用。

比如,现实中大多数被霸凌的孩子在本质上都是善良的,可他们却偏偏被人欺负和霸凌。

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教会孩子善良,更要教会他们认识到善良的边界在哪里。

善良并不意味着要让孩子无视自己的感受而去取悦他人,这种所谓的善良宁可不要。

我们要让孩子懂得,真正的善良不是无原则的忍让,而是要有明辨是非和捍卫权益的能力。

我们要使孩子明白,真正的善良不是软弱迁就,而是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我们还要教会孩子,真正的善良不是没有选择性的牺牲,而是一种有意识的自主行为,不让自己的善良被他人恶意地对待。

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要教会他们在展现内心善良的同时,也要敢于亮出保护自己的底气。

02 教孩子懂礼貌,更有教养

教养和礼貌是一个人走入社会的通行证。它们不仅关乎形象,更关乎尊重与自我价值的体现。

我国是礼仪之邦,“懂教养、有礼貌”无疑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往往被视为孩子良好成长的两个重要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二者之间紧密相关,但它们两个并不是完全相等的概念,简单说,懂礼貌≠有教养。

懂礼貌是一种外在形式的表现,而有教养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品质。

懂礼貌的孩子可能会遵守社交礼仪,比如会热情地向人打招呼,会对人说“请”“谢谢”,甚至还会有鞠躬问好等外在的表现。

而有教养的孩子则不光懂礼貌,更有深入他们内在的修养,包括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和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力等。

我们可以这样说,懂礼貌只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得体地表现自己,但有教养则更深刻地影响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性格。

根据我们已有的社会经验来看,懂礼貌的人确实会注重外在举止,但不一定表明他就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所以,我们看到那种见人就鞠躬问好的孩子,若非出于真心,就不要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一个很有教养的孩子。

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仅是学会如何礼貌待人,还会学会如何以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

礼貌容易养成,但教养的打造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家长以身作则,慢慢把孩子打造成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比如:

●教孩子倾听他人讲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打断别人,表现出对说话者的尊重;

●鼓励孩子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服务人员等;

●在孩子遇到冲突时,引导他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感受;

●与孩子一同参与社区服务或其他公益活动,教他们关心社会和弱势群体。

此外,真正的教养还包括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尊重,这在多元化日益增长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既懂礼貌又有教养的孩子,他们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将越走越宽,这不正是我们为人父母者们所期望的吗?

03 教孩子换位思考,懂共情

孔子在几千年前曾提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它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包含了换位思考的内涵。虽相隔千年时空,但在这方面的教育文化是相通和传承的。

我们不能小看了这一点,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和共情,是帮助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建立信任和理解的关键。

生活中很多孩子之间的矛盾、亲子之间的冲突,很多都和当事人缺乏换位思考和共情能力有关。

那何谓换位思考?简单说,就是要求我们跳出自身的视角,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对话来培养孩子这一技能。

当孩子遇到冲突或是困境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如果你是对方……你会感到怎样或你会怎么做?”

这有助于促使孩子去探索站在不同的视角下如何看待问题。

共情和换位思考相比显然又更深一步,它不仅仅是理解他人的情绪,还包括对这些情绪的感同身受。

当然,共情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来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让孩子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看相关主题的电影或参与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情感世界,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

04 教孩子管理情绪,有分寸感

情绪管理是一项终身受益的技能,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社交能力、学习效率乃至未来的工作表现。

因此,我们有必要教孩子学会表达、理解及适当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出能够自我调节情绪、在情绪表达上有分寸感、并能够在复杂情绪中找到解决方法的孩子。

1.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识别和命名他们的情绪。

不可否认,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会产生很多情绪管理上的问题,但究其原因,在于孩子无法准确识别自己所感受到的情绪。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通过情感日记、情绪卡片或情绪轮等工具,帮助孩子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词汇库,这样便于他们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有了较为丰富的情感词汇库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给情绪“命名”。

给情绪起名字的意义在于,当孩子感到愤怒、悲伤或者兴奋时,他可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家长可以从中快速了解到孩子此时的真实情绪面貌:“你现在是不是感到难过?”“你现在是不是很紧张?”……

2.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适当表达情绪。

现实中有些孩子只要情绪上头,哪怕是在公共场合,都会毫无顾忌地大声哭泣或者愤怒地叫喊。

这其实就是孩子不会表达情绪的一种表现。

人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情绪,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同时教会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这些情绪。这就是所谓的“有分寸感”。

学会适当表达情绪也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

引导孩子学会适当表达情绪,其关键点在于,表达情绪应当是建设性的,而不是让情绪无节制地宣泄。

具体来说,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引导孩子:

● 一是要让孩子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以及如何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比如在公共场合下,就不宜用大声哭泣和喊叫等方式来表达情绪,因为这会影响到他人。

在一个私密场所(通常是在家里)找自己信任的家人或朋友倾诉,则是更合适的做法。当孩子的情绪有了合理的宣泄渠道,就能逐渐适应这种方式。

● 二是培养孩子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的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调节有很多种方式,一般可以通过换环境、冥想、深呼吸、运动或其他放松的途径来实现。家长应鼓励孩子通过这些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情绪在心里积压,最终情绪大爆发。

● 三是家长自身成为孩子情绪管理的榜样。

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当他们看到父母在遇到挫折时能够冷静应对,他们也会学习到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05 教孩子有主见,不盲从

在信息爆炸和观点多元的当下,有主见、不盲从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这是因为,有主见、不盲从的人能够独立思考,做出基于自身价值观和信息分析的判断,而不是简单地追随他人或流行趋势。

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有主见、不盲从,这是他们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体现,也表明他们开始具备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像有些孩子追星都追到了荒废学业的程度、或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为不认识的明星豪掷千金,多半就是因为缺乏主见、易于盲从,不会独立思考。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引导孩子做个有主见、不盲从的人。

● 一是鼓励孩子提问和质疑。

具体来说,就是鼓励孩子多提出“为什么……”“如果……”等问题。通过提问,孩子能够主动寻求答案,从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框架。

●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这意味着要教会孩子如何分析信息,辨别不同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家长可以通过讨论时事新闻、书籍或电影剧情等,与孩子一起探讨不同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此外,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即使这些选择与自己的不同。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想法被接受和尊重,即使它们还不够成熟或有待改进。

示范是最好的教育。当孩子看到父母在面对决策时能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他们也能学习到这种行为模式。

● 三是要允许孩子犯错。

如果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也就很难教出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当孩子知道即使失败了也会有家长的支持,他们就会更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新事物,而不是畏畏缩缩地不敢前行。

● 四是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意味着我们在尊重他人观点的同时,也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教会孩子在尊重他人的同时,如何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有主见并不意味着固执己见或不考虑他人的意见。

相反,一个有主见的人能够听取不同的声音,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在必要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06 教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感

无论男孩女孩,具备担当和责任感都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教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感,是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会在家庭中帮忙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中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社会中遵守规则并尊重他人。这样的孩子在将来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可靠的人。

至于如何教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感,我们可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实现这个教育目的:

● 一是确定家庭成员要共同遵守的家庭规则。

在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以设定家务分工为例,包括孩子在内的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承担家务劳动。我们可以让孩子负责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者照顾家中的花花草草或小宠物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会基本生活技能的同时,也学会承担力所能力的责任。

● 二是鼓励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勇于承担责任。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我们不是去打击斥责孩子,而是去鼓励孩子在面对失败时勇于承担责任。

这是因为打击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孩子只有勇于承担起自己应尽的失败责任,才能真正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 三是家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责任感的榜样。

我们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中,所做的每个决定、每个承诺,都是孩子学习责任的范例。当孩子看到家长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他们同样也会学习和效仿。

结语

养育孩子是一场马拉松,它需要我们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我们在上述六个“教”字上下足功夫。

这六个“教”字,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童年,更会深深植入他们的人生,成为他们性格、品格和人格中最宝贵的部分。

让这些种子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最后枝繁叶茂,在未来的日子里成为进退有度、无惧风雨、有担当的优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