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交通减碳 改变行为最难但要有勇气
布鲁塞尔首都区政府持续推动节能减碳交通规画,并期望要将人们在这个城市的移动模式整个朝向绿能转型。(图/Shutterstock)
愿景和勇气,是这趟采访最常听到的关键字。想要改变人们数十年来习惯的交通方式,布鲁塞尔首都区政府虽经历用车人激烈抗争,仍持续推动企图心庞大的节能减碳交通规画,受访官员告诉中央社记者,要有勇气带来改变,最后政策会证明自己。
布鲁塞尔除了是比利时的首都,也因欧洲联盟(EU)主要机构座落在此,而有「欧洲的首都」之称。首都区在2019年换上新的联合政府,多名绿党议员入阁,包括范登布兰德(Elke Van den Brandt)成为绿党第一位首都区交通部长(Minister of Mobility)。比利时三大区政府部门皆称为「部」,首都区交通部长相当于台北市政府交通局长。
她任内最重要政策是「好行动」(Good Move)区域交通计划,要将人们在这个城市的移动模式整个朝向绿能转型。
具体政策目标,包括2030年前温室气体排放量要比2005年的标准减少35%、开私家车上路比例要减少到占所有交通方式的24%、设置50个禁止汽车进入的安静社区,以及将平均交通支出占家庭消费比从2015年12%降到2030年8%。
范登布兰德指派发言人戴斯眉(Pieterjan Desmet)接受中央社采访。他解释「好行动」政策背景,是看到了全球气候危机、城市空气污染和塞车等急迫问题,「我们必须做些事」。
他说布鲁塞尔一直只像个工作场所,政策很少为居民设想,「所以这次政策概念是看住在这里的人需要什么,这里的商业、办公机构当然很重要,但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很重要」。
改善生活品质是这套政策诉求的愿景,但记者问他,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同,有些人可能更在乎便利而非减碳、安静或更多绿地,如何取得民众共识?
戴斯眉表示,生活品质有两个面向,一是健康,空污、噪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普世性;第二个面向则像是个人偏好,如效率。「所以共同点就是健康,这也是我们的政策重点,减污、降噪、交通安全,适用于所有人。」
禁止柴油车进入城市、市中心区禁止开车「路过」,亦即只为穿越而非有事停留的车子别进来,还有设立大范围的无车社区、将汽车道缩减挪为单车专用道…连串新政让许多开车族不开心,数次集结抗议,爆发不少冲突。
戴斯眉说,用车人抱怨缩减车道会更塞车,「但那不是真的」,因为本来想骑单车通勤但担心安全的人,在有了单车专用道后就不再开车,塞车反而会减少。
他坦言遇到激烈抗争确实会让政府迟疑,但迟疑的是部分措施是否走太快、推得太突然,「我们90%的措施后来证明是对的,但也有10%是错的,比如错在推得太早」。他们的经验是通常需要6个月到1年才能评估一项措施成效,「只能不断跟人们解释,过一段时间就可看到成果」。
换言之,最困难的就是要在还看不到成果前,先促使大量的人改变行为,才能真正产生效果,「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你敢吗?你敢带来改变吗?因为只有去尝试才看得到结果是否更好。我们曾遭到严重抗议,但后来证明空污、噪音、安全都有改善」。
他提醒,别忘了1950、60年代许多城市政策是为汽车而改变,建设道路和停车空间,结果吸引更多人开车,带来大塞车,「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改变聚焦在汽车的政策」。
11月3日,布鲁塞尔宣布全市18个交通计数器设置点的单车通行人次总数突破1000万,比2020年的470万成长超过一倍。市府指出,骑单车相较开汽车的二氧化碳曝险度平均少了29%。
14日,范登布兰德宣布未来3年增设2500个单车专用停车位,包括因政策推动而兴起的载货单车(cargo bike)车位。这是「好行动」政策套案中「单车主导计划」(Bicycle Master Plan)的部分措施,目前全市尚有1万1000名单车主在等车位。
将惯用汽车人口分流到单车和公共交通工具,乍看单纯,其实配套措施牵涉层面广,例如要有鼓励远距、弹性上班的机制,降低较长距离通勤的需求,也要与外县市协商合作,才能有效改变交通行为、集体节能减碳。
「如果不能把所有面向都考虑进去,就无法完成好的交通计划。」戴斯眉说,布鲁塞尔的区域交通计划是每10年进行检讨翻修,这次期程是到2030年,因此有长期思考,多数人都已有共识的大方向不会因换党换人执政就能轻易推翻。
善用科技也很重要,除了火车、地铁、轻轨、公车四大系统的车票已可透过手机应用程式(app)串连整合成一张票。布鲁塞尔新措施Smart Move预计明年上路,它会根据用车的时间是否在尖峰期、是大车或小车,计算出不同的税额,比现有汽车相关的定额税费更「聪明」,可促使人们减少在尖峰时间用车、减少塞车、降低整体用车量。
布鲁塞尔的经验,可提供台湾什么建议?戴斯眉说:「勇气非常重要,若你确认了愿景,就要有勇气去改变。」他也提醒最好选举后一开始执政就做,不要等到快选举时才做,「政策会证明自己,但需要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