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终于有人真金白银抄底了
8月18日,证监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支持更多上市公司通过回购股份来稳定、提振股价,维护股东权益,夯实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很快,市场也做出积极回应。近一周来,股东提议回购或发布董事会预案计划进行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百家,其中不乏有千亿龙头豪掷数十亿巨资参与回购。在现下指数二度探底的敏感时点,A股回购潮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一般而言,股票回购可以向投资者传递非常积极的信号。一方面,股票在被回购完成后,无论是作为库存股还是被注销,都可以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厚ROE、EPS等财务指标,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另一方面,公司作为信息优势方,“真金白银”回购股票,不但可以展示公司具备良好的经营状况和充裕的自由资金,彰显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向投资者发送了公司股价被低估的信息,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公司也往往寄希望于通过回购股票进行市值管理。以往研究表明,市盈率处于相对低位的公司更倾向于开启股票回购,并且有更大的概率在回购完成后较长时间内保有超额收益。由此可见,当管理层意识到公司的价值被低估时,往往有动力进行回购以增强投资者信心,提振股票价格,从而推动公司市值向长期合理价值回归,在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
A股回购蜂起,市场底或许已近在咫尺。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政策底”,一揽子“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陆续落地,推动市场加速赶底。复盘A股历史上历次回购高峰,回购潮与“市场底”往往如影随形。随着A股市场回购浪潮逼近峰顶,资本市场距离实现反转回升或已为时不远。
回购市场风起云涌
年内A股回购预案已超千家,两市主板仍是回购主力。据统计,自年初以来,共计1053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董事会回购预案,预计回购金额超过673亿元。其中,沪深主板上市公司预计实施回购的达到707家,家数占比超过60%,预计回购金额占比则超过67%,均在股票回购市场占据绝对优势。
上市公司密集发布通稿,3季度或再迎来年内回购高峰。以股东提议、董事会预案等预案实施口径进行统计,截至8月23号,3季度已发行回购通稿的A股上市公司家数达到了278家,远高于去年同期的186家。近一周内更是有东方财富、亿纬锂能、荣盛石化这样的千亿行业龙头入局,未来将持续产生示范效应,推动更多的上市公司在股市阶段性调整阶段低价抢筹,增量资金的介入预计将对市场起到托底的作用。
当前,上市公司组团入场,可以引入场外增量资金,并向市场传递企业未来盈利修复与改善的乐观预期,极大地缓解投资者悲观情绪,提高整体风险偏好水平,促进估值回升。
市场底就在前方
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了“支持民营经济”、“稳地产”、“促销费”等方针,特别的是,会议还提到“活跃资本市场,稳定投资者信心”,为历来会议首次。此后,多项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中央各部委及地方政府纷纷推出救市措施,市场初步确认“政策底”。
在政策预期偏差、风险事件冲击、经济数据疲弱、外围股市大跌等多重因素干扰下,指数小幅回调后二度探底,连续突破年内低位,市场投资信心缺失,交易情绪日渐低迷。不过随着量能逐渐萎缩,短期杀跌动力进一步衰退,市场底部信号也愈发明显。
历史经验表明,上市公司密集回购是市场底部的重要特征。2008年《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补充规定》发布大幅简化了回购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在回购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股份回购的意义也逐渐向市值管理过渡,公司回购力度与市场走势的关联性逐渐增强。公司往往会在股价弱势区间抄底买入,缓解市场抛压,稳定市场情绪。回顾过去4轮回购高峰,可以发现,在市场调整过程中,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的节奏通常会加速,公司集中回购高潮基本发生在市场阶段性底部区间,此后市场均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鉴于当前上市公司回购数量实现大幅增长,指数或已迫近“市场底”,未来将逐步企稳回升。
往后看,利多因素确实大概率占据主导地位。从流动性来看,随着海外加息周期临近尾声,美债利率冲高回落,流动性缓释将支撑全球风险资产价格走高;从基本面看,随着疫情“疤痕效应”影响消退,居民信心持续修复,消费逐渐回暖,地产政策迎来拐点,基建投资集中冲量,投资也将逐步企稳,美国经济安全着陆,外需增长也将拉升进出口数据,下半年基本面走势同样支持股市后市企稳回升。
综上所述,当前股市的二度探底不过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上市公司作为掌握优势信息的内部人,往往对于公司的真实价值具有更为深刻的理解,集体进行“真金白银”回购更是股市见底的重要信号。展望后市,流动性和基本面也确实支持股市价值合理回归。投资者要忍耐住这段时间的寂寞,提前左侧布局,坚持“逢低买入、坚决做多”,等待市场逐渐走出“市场底”,才能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专门备注外,本文研究数据由同花顺iFinD提供支持】
本文由“星图金融研究院”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