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规赖随 两岸路线应更靠中间

(图/总统府提供)

刚结束大陆行的前总统马英九15日在脸书发文,呼吁赖清德新政府接住「习先生递出的橄榄枝」,遵循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中架构,确认两岸不是两个国家、保证不走台独道路。马英九的此番建议,在言必称奉行「蔡英文路线」的赖清德看来,恐怕是不可承受之重。

不过,如果回顾近年来民进党两岸路线与主流民意的距离,所谓「蔡规赖随」其实意味着民进党的两岸论述应延续「向中间靠拢」的趋势,这才是赖清德务实调整两岸路线、政策的正当性所在。

8年前,蔡英文新政府的两岸路线在部分程度上「马规蔡随」,许多两岸主张、政策并未另起炉灶,而是有所继承。例如,在首篇就职演说中蔡总统提出,两岸应在「既有政治基础」之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蔡总统进一步阐述「既有政治基础」包含四部分:一,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与求同存异的共同认知;二,中华民国现行宪政体制;三,两岸过去20多年来协商和交流互动的成果;四,台湾民主原则及普遍民意。此外,她在2016、2020年就职演说中都表示,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

事实上,2012年蔡英文首次参选总统落败后就曾敏锐指出,民进党执政的「最后一哩路」,外界都认为是两岸路线。因此,2016选举获胜后,蔡总统的两岸主张保持稳健温和。然而,2020年蔡靠「抗中保台」民粹席卷817万票后,原本趋近中间的两岸路线再次退回基本盘。果然,「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的新版「两国论」端出后,民进党在2022、2024年都未获过半民意认同。至此,调整两岸路线的接力棒传到赖清德手中。

蔡英文8年对民进党国家定位论述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中华民国台湾」,虽然这个名词被舆论质疑为借壳上市的「柔性台独」,但从政治上讲,让传统民进党支持者基本上可以接受中华民国,不再视为「流亡政府」或「外来政权」。

所谓「延续蔡英文路线」并非照稿重念,而是引导民进党两岸论述不断靠向中间、贴近多数民意、符合中华民国宪政体制。既然蔡英文可以将中华民国与台湾相连结,难道赖清德就不可以将中华民国与中华民族相连结?

准副总统萧美琴日前重申,赖政府将以「和平四大支柱」作为稳定台湾的方案,但其中第四点「稳定而有原则的两岸领导能力」仍属自说自话,没有实质内容。「马习二会」后,面对北京前所未有放宽两岸交往的前提,新政府的两岸政策绝不能机械式的「蔡规赖随」,而是应该继续靠向中间。(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