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态度丨大模型能力聚合平台服务网络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一文读懂→
央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4大模型生态创新发展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大会发布了“大模型能力聚合平台服务网络”,为垂直领域的大模型应用以及消费电子设备、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提供涵盖“云-边-端-网-算-安”的一体化、端到端的能力支持。
目前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有哪些?深度如何?如何帮助企业获取更低成本、差异化更小的大模型资源?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赛迪四川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殷长明。
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在大规模数据集上训练得到的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强大生成与理解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比如语言模型、图像生成模型等。这些模型能够完成从文本生成、图像识别到决策支持等多种复杂任务。
据殷长明介绍,目前大模型的应用探索方向广泛,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教育领域,大模型可以个性化推荐学习内容;金融领域则利用大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和智能投顾等。但是目前应用深度大多局限于对话交流,辅助决策等,比如医疗大模型,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智能问诊这种对话阶段。
大模型发展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新的模型和硬件方案,该如何应对与之相伴的生态“碎片化”?殷长明表示,“大模型能力聚合平台服务网络”通过统一标准和接口,整合不同来源的模型和硬件资源,有助于降低集成难度,促进数据格式、模型接口的标准化,减少重复开发工作。
对中小企业而言,要想获取更低成本、差异化更小的大模型资源,现阶段还有哪些工作要做?殷长明表示,首先在政策层面,还需要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持,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其次是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业务需求和场景方向。相较而言,行业大模型的建设成本低于通用大模型建设成本,如能和相关企业达成合作,选择或定制符合特定需求的大模型,更有助于节约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