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设备更新

近日,多省份陆续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有力支持一批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大规模设备更新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一方面,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可引入更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现代设备通常具有高能效特征,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设备更新可以推动生产方式从高能耗、高污染向绿色可持续转变。此外,设备更新在推动供给侧升级改造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引领并创造新的需求。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规模设备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推进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加以激励引导,激发企业更新换代的内生动力。

“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这项由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再贷款,额度达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眼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正在加速落地。

李旭红认为,再贷款政策工具的运用,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同时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银行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

通过加强资金统筹,财政政策精准有效支持设备更新。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表示,要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实施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统筹相关资金渠道,支持高排放老旧营运柴油货车、老旧营运船舶等更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用好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统筹推进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对于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循环利用项目,财政部将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抓好落实。

各地相继明确了一系列具体支持政策举措。河南省提出,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等,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发挥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工作机制,强化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合理运用再贷款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贷款落实财政贴息政策。围绕制造业、交通、环保、建筑、农业、文旅、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更新,江苏省制定了15项财政支持政策,其中,制造业贷款贴息、中小微制造企业设备购置贷款担保、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等优惠政策可“免申直达”。

在支持设备更新中,我国税收政策工具丰富。比如,加大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税收优惠力度,并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纳入税收优惠范围。李旭红认为,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企业更新设备成本,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

推进政府绿色采购,也是支持企业设备更新的一项财政政策措施。符金陵表示,要研究制定对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支持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的实施范围,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

近日,浙江省推出24项财政政策措施,支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要求,落实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实施节能产品、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政策,持续推动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

专家认为,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的实施与完善,不仅可通过政府对环保产品的采购减少环境污染,还可发挥其作为市场重要购买者的引导作用,提升消费者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引领更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市场需求,并激励供给侧绿色产品的生产。

“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要让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参与进来,有效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发挥其对产业科技水平提质升级的有效牵引作用,更好培育和提升新质生产力。 (经济日报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