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窮到沒錢想跳樓…金馬最佳新導演卓亦謙 因好友6千字遺書拍《年少日記》

摄影/陈睿纬

【撰文‧陈亭均】

《年少日记》是电影里少年的日记,也是香港导演卓亦谦对忧郁反思的日记,同时,他更用这部作品,拥抱所有被压抑、受伤的灵魂。

金马奖颁奖的这一整天,卓亦谦的神经快节奏地张弛,一会儿有些紧张,一下子又亢奋了起来。

时间过得很快,倏地就到了深夜两点多钟,周围庆功的气氛仍在闹腾,他抿了几口白酒,掏了根烟,带着他的粉红色河马:一只皮毛已经有点痕迹的胖玩偶,和女友Genie缓缓走出了餐厅。

来自香港的阿卓,是《年少日记》的导演,今年他靠着这部电影获得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观众票选奖。镇日折腾,身子已有倦意,他清瘦的手腕几乎拿不太动超过3公斤的金马奖座了,但卓亦谦眼神里头的光火未熄,始终藏着一些纤细敏感、一些抑郁、一些脆弱,和一些不可名状却非常热切的东西。

他的作品《年少日记》,也像他的眼神,像首忧郁却不张扬的诗。

初衷》丧友之痛 让他对生命不断反刍

戏中由一本孩子的日记串连起双线,一厢,小朋友郑有杰卖力想读好书、弹好钢琴。但他总是比不过优秀的弟弟,而精英父亲病态的完美主义,和他鞭打儿子的鸡毛撢子,冰冷分数和家人失望目光,都让郑有杰「成为你想成为的大人」这个梦想愈来愈远。

另一厢,长大成人的年轻教师,发现自己班上同学写的遗书,少年随时可能步上窄仄阶梯,爬往天台,再一跃而下⋯⋯。于是,他开始剥开记忆中的伤痕,面对自己也去过、正对着香港高楼的那个高处,那里很自由,却也很致命。

这是非常深刻、动人却也很沉痛的电影,拍摄孩子、青年「自杀」这种沉郁主题,在商业市场毕竟不讨喜。

但卓亦谦有他不得不拍的理由。坐在眼前的他,前刻脸上还带着获奖的喜悦,谈起往事,表情瞬间沉了下来。

那是2009年一个常日,正在念大学的阿卓,看到朋友正窝在教室一角写东西,「他很爱创意写作,我还记得,他曾经只花了两小时写出一个溜冰场的故事,里头的小女孩、中年男子、还有其他人,在那里展开了各自的新关系。」

他当时隐隐觉得朋友不对劲,但没能做什么,直到隔天他进了学校,才知道那个朋友竟然已坠楼身亡,自责、懊悔和很多很多的情绪瞬间冲了上来。

故友留了一封信给阿卓,6千多字,是用剧本形式写出来的,他要阿卓为他保存10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10年。」卓亦谦锁眉说,但从那时起,残忍现实、被压抑的年轻生命,以及自杀这个主题,已经成为他创作的重要主题。

而且,对阿卓来说,朋友的死和《年少日记》深沉的叙事,都不只是属于角色和好友而已,「2016年,香港9月开学,前后好几天,每天都有人跳楼……。」这是好几世代的香港故事,甚至也是卓亦谦自己的故事,「朋友离开才让我想写故事,大学我写东西也不是很厉害,但我觉得,我有点了解他的世界。」

《年少日记》不但是阿卓献给朋友和那些坠楼青春的作品,更是阿卓对自己生命不断反刍后的一本日记。

「忧郁症。」卓亦谦很快提到了现代都会丛林里的幽灵,「(病发时)脑袋想的事情会不合逻辑,至少不是常人的逻辑。那时候,人会不知道自己忧郁,有太多心里话没办法发泄,怪自己,又不敢跟别人说,觉得自己是怪胎。」

出身》香港官二代 自称学业「失败者」

卓亦谦没有明说,但他或许跟电影里的孩子有杰经历过类似的童年。他父亲卓永兴和郑中基饰演的大律师一样,是香港传统的精英,现在是香港政务司副司长。在电影中,那只粉红色河马和另一个布偶,就像王家卫《花样年华》里的树洞,主人们总抱着它们,倾诉内心深处的秘密。

「河马是我爸爸1984年追我妈妈送的礼物,3年后,我出生,爸妈把河马送给我,小时候,家里没人,我就会跟河马玩,一直到现在30多岁,我还在跟河马说话。」阿卓说。

电影里的小朋友郑有杰从小成绩不好,「我学业也很差,回想起来,我高中可能就已经有忧郁症了。」阿卓说,「我学业不好,我从七岁到高中,一直是个失败者,公开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总分30分,我只拿到8分。那时我跟家里关系也不是太好……。」

在《年少日记》中,一位弱听高中生「蛋糕」,因为听障被同学霸凌。卓亦谦犹豫了一下,终于说出了他自己几乎相同的往事。「我其实也有弱听,我听人说话,有时要用猜的。」阿卓说,「高中就有人笑我,我很矮,如果要反击,只能把别人推下楼梯。我很不开心,但学校没有教我人与人的关系。」那时,阿卓要发泄情绪,只能裸着拳捶打墙壁。

「15岁时,我记得我看到电影《心灵捕手》,我不停地哭。」卓亦谦在电影中看到其他脆弱的灵魂,他也慢慢爱上了这种艺术。

即使学业不好,卓亦谦终于选好自己的路,在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开始了电影的旅途。

长大很难,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大人也好难。大学时,卓亦谦历经丧友之痛,毕业后难处同样很多,他成了编剧,曾参与《今晚打丧尸》、《杀破狼.贪狼》剧本创作,但也就只有这两个剧本顺利被拍成电影。

低谷》曾穷到没钱进帐 克制跳楼冲动

直到2019年,他决心拍下朋友的故事,正式借着《年少日记》前身《遗书》获选香港大专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继续前进,但太多关卡要过,放弃的念头几乎没停过。

生活无情地压着他,最穷的时候,一个月根本没有点滴进帐。「当时,我每天都在九龙湾小小的房间工作。」他秀出手机照片,那时候他整个人都肿,头发也掉了不少,每天睡在沙发床上,全身痛,只能靠止痛药缓解,心里的忧郁更折磨着他,常常忍不住望向旁边的大窗子,克制着跳下去的欲望。

他沉默了一会儿,此时,坐在他身旁的女友Genie忽然温柔地勾住他的脖子,双眼直勾勾盯着他。Genie也曾有情绪问题,两人相恋后,Genie陪着他继续修改剧本、拍摄,一直到剪辑,加上监制尔冬升的督促,才终于完成这部作品。

「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留下的人互相拥抱。」得到金马奖后,卓亦谦动情地说。一路走来,他一次次陷入低谷,但他现在遇到了Genie,终于发现自己有能力好好拥抱、好好倾诉,感动更多人。

「金马奖这次开场影片中,张姊(张艾嘉)说:『电影会一直拍下去。』听到后我就哭了,开场影片像是告诉我:『要继续!』」卓亦谦说。

电影是记忆的一种形式,卓亦谦知道,无论记忆是否是缺憾,它们终究会成为珍贵的回忆。

戏里,小郑有杰总是弹不好德布西的《Reverie》,爸爸很生气的录了下来。在最后的最后,录音机坏了,里头的东西却没人忘记。朋友的事、自己的事,痛苦的、美好的回忆,阿卓好好说完故事了。

时间更晚了,在餐厅外抽几根烟后,卓亦谦真的累了,他脱下了他的缎面剑领西装外套,就像古典画作《马拉之死》的构图,垂手在矮椅上躺了下来。

不过感觉上,他并不孤单,身上散发着很强大的生命力,阿卓好好地把头靠在Genie腿上,小河马则在一旁笑着。

四周只有屋内隐隐传来的人声,但他们身后,像有人弹起了德布西钢琴独奏曲《Reverie》中的G大调……。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06期)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边的人有心理困扰,可拨打安心专线:1925|生命线协谈专线:1995|张老师专线:1980

延伸阅读》

12岁金马影后林品彤背景超狂,竟是养乐多家族第四代!1岁出生澳洲,外公是儿科名医「慈济前校长」

儿子在美国当名医,她却羡慕卖菜婶...刘墉:许多读书不怎么样的孩子,比杰出子女更孝顺

巴黎协定升温目标恐破功!你还有多少「碳预算」?企业温度评级是什么?MSCI、SBTi计算企业减排温度步骤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