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月背土壤解密:與月球正面土壤有巨大差異

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指出,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品与月球正面土壤有巨大差异。图取自央视新闻

适逢中秋节日,大陆探月解密再现新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17日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 NSR)上发表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首篇研究论文指出,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样品与月球正面土壤有巨大差异。

央视新闻报导,论文指出,嫦娥六号返回样品具有较低密度,表明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颗粒分析显示,月壤的粒径呈现双峰式分布,暗示样品可能经历不同物源的混合作用。与嫦娥五号月球正面样品相比,此次样品中斜长石含量明显增加,而橄榄石含量显著减少,表明该区域的月壤明显受到了非玄武质物质的影响。

此外,嫦娥六号采集的岩屑碎片主要由玄武岩、角砾岩、粘结岩、浅色岩石和玻璃质物质组成。论文也揭示了样品来源的复杂性。

从矿物学分析显示,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的主要物相组成为斜长石(32.6%)、辉石(33.3%)和玻璃(29.4%)检测到少量的斜方辉石,暗示了非玄武质物质的存在。

在地球化学分析上,嫦娥六号样品中的钍(Th)、铀(U)和钾(K)等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KREEP玄武岩,与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中的阿波罗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的样品表现出了巨大差异。

此前全球团队在探索月球过程中,先后通过6次Apollo任务、3次Luna任务和1次嫦娥五号任务,从月球表面带回380余公斤样品。然而,所有这些样品均来自月球正面。

而中国嫦娥六号任务首次完成人类从月球背面采样的壮举,带回1935.3样品。这次采样任务的着陆点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带回样品不仅包括了记录火山活动历史的玄武岩,还混合来自其他区域的非玄武质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