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俊/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百年風華

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于去年一月卸任,卸任后担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 (中基会) 董事,其近日在脸书中表示,历任担任董事者不乏中外赫赫有名之士,出任建立已百年之基金会的董事,与有荣焉,并不禁发思古之幽情。

本人于二○一九年起亦忝任「中基会」董事,承邀为纪念基金会百岁专书《百载风华–中基会的世纪光影》作序,并于今年五月卅日「中基会百年: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中,以「中基会百年:共荣新世纪」为题发表约五十分钟演讲,对「中基会」的历史与现况有相当掌握,在此略为介绍。

「中基会」与清华大学共同的关键字是「庚子赔款」。一九一一年成立的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堂」,是由美国第一次退还多索的「庚子赔款」而成立;「中基会」则是在一九二四年由美国第二次退还的「庚子赔款」而设立。另一方面,第二次退还庚款所以成真,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美方认为,第一次退还庚款之运用始终以发展教育事业为主,办理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清华学校及选送留美学生,为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独立确立了可行模式,绩效良好。

再者,由第一次退还庚款成立的「清华基金」,又从一九二九年起永久委托「中基会」保管运用,延续至今,而且目前「中基会」基金主要为「清华基金」,嘉惠清华大学尤多。历年来,清华人在「中基会」董事会担任董事长、董事、干事长者有多人,关系可谓千千重。

「清华基金」之所以交付「中基会」代管,既是时局变化的结果,也是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的坚持。一九二八年罗家伦到校就职后,动用各种人脉与方法,克服层层困难,甚至不惜提出辞呈,希望「换取清华基金的安全和独立,和清华隶属关系的正规化」,成功将「清华基金」转交「中基会」永久接管。由于「中基会」经营有方,除支援北京大学、台湾大学与中研院等学术机构的教育文化活动、奖励优秀学人,亦使「清华基金」稳定增长,其孳息专门挹注于清大校务,迄今不辍, 发挥莫大的效益。

一九四九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时任清华校长梅贻琦辗转赴美,开始与「中基会」在美成员会商幸存在美、剩余「清华基金」的保管及运用等事宜,其所持之基金利息运作原则获得完全支持。期间,胡适以代干事长身分致函蒋介石总统,略为:「经董事会讨论决定,清华在台复校原则可行,如何办理,由梅贻琦校长与台湾教育部研商决定」,此为梅校长于一九五六年返台建校之先声。

由于时局影响,「中基会」于一九七一年经运作,从美国纽约移址台北。目前董事十五人中,有四位为美籍重量级人士,国籍董事背景主要为卸任大学校长、部会首长与金融机构董总等。国府迁台后,历任董事长包括蒋梦麟、孙科、钱思亮、吴大猷、阎振兴、钱纯、孙震、刘兆玄等硕彦。

「中基会」与清华大学相伴近百年,协助清大在大陆时期即造就「西洋一千年,中土三十年」奇迹,成为国内顶尖大学;国府迁台后,更协助清华在台建校,茁壮成长;近年来更进一步与清华携手弘扬中华文化。新世纪的「中基会」将继续管理「清华基金」,与清华共存共荣,期待能在稳定发展中屡创新猷。

(作者为中研院院士、清华大学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