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落户新政观察(3)西安交大教授姜全保:配套公共服务需要同步跟进

央广网沈阳5月25日消息(记者李子平)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如果无法解决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落户人员享受市民待遇,那么落户仅仅是户籍的改变,将没有实质性意义。

对于沈阳近期新出台的落户新政,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姜全保建议,城市应坚持产业发展与人口发展同步,让外来人员有“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

日前,沈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沈阳市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若干政策措施》,涵盖取消积分落户名额限制、放宽学历落户范围、放宽购房随迁落户人员范围等10个方面的内容,旨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引人同时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

姜全保认为,放宽落户条件对城市发展有诸多正面作用:第一,减少人才流失,形成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人才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取消积分落户名额限制、放宽投靠落户范围等一系列措施,作为实现目标的有效政策工具,不仅解决了人才安家落户的担忧,同时与其他人才奖励、人才管理等计划构成了较完整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从而吸引人才流入。第二,推动城市人口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竞争力。沈阳等城市大幅度放宽落户条件,也是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以人口发展带动城市发展的重要体现。第三,打破户籍制度捆绑下的利益不均衡,促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落户条件的改变能够在制度上降低市民化的成本和落户门槛,使得外来人口可以享受到大城市的各种机会及便利措施,激发农民进城落户的意愿,也将加速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但放宽落户条件,也会随之带来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程序上看,放宽落户政策的落实较为容易,其难点就在于相关配套公共服务能否同步跟进。城市如果无法解决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保障落户人员享受市民待遇,那么落户仅仅是户籍的改变,将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为避免人口的大量进入可能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供不应求,地方政府应聚焦于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民生重点领域,让外来人口也能实现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其次,落户的放宽要求城市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警惕“大城市病”的出现。北上广深等一线超大城市都曾走过粗放式增长的弯路,摊大饼式的发展带来了诸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房价高涨等一系列典型问题。而新近不断升级的幼儿入园难、医院床位紧张以及养老设施和资源的短缺,更加暴露出人口增长和需求提高对城市发展建设的考验。

第三,人口的大量引进要求政府提高治理能力,拓宽人才的发展空间。

放松落户之外还有更多“牌”可打

户籍的变化,在多年前曾意味着巨大的跨越,但现在除了少数城市之外,更多城市都敞开了落户大门,欢迎外来者。对于“户籍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的判断,姜全保认为有其道理,“除户籍政策之外,城市吸引外来人员还有更多方案可遵循。”

第一,坚持产业发展与人口发展同步,让外来人员有“成就感”。产业发展既能带动就业,又能聚集人口,是吸引外来人口的先决条件。除一线城市之外的各大城市应该首先关注就业岗位的有效供给,持续创造稳定的就业岗位,并围绕周边地区同城化发展进行战略布局,不断拓宽流动空间。以城市集聚、产业集聚为主线,让外来人员都能找到干事创业的平台。此外,通过构建“四上”企业与小微企业间的合作发展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培育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等措施,培育壮大市场经营主体,加大就业岗位的多元化供给。注重营商环境的营造和城市的营销,创新设立“城市需求清单”,让更多市场主体准确、及时地掌握城市发展机会、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

第二,坚持保障供给与人口规模配套,让外来人员有“幸福感”。城市竞争力是吸引外来人员,尤其是年轻人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满足外来人员住房、教育、医疗需求等焦点问题,要拿出硬核举措。从民生细处入手,将城市引进劳动力和人才与配套服务一并思考与推进,确保外来人员尽可能地感受到来自异地城市的暖暖善意和美好未来。住房方面,增加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发放租房购房补贴,首次购买首套商品住宅全额补贴契税,同时鼓励园区、企业建设员工宿舍、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多渠道解决青年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企业职工等人员居住问题。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完善长租房政策、全面推进人才公寓建设、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以及按照职位平衡理念打造新型产业聚集区等方式,保障外来人员安居需求。教育方面,对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实施“零门槛”招生入学,增加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幼儿。医疗方面,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养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第三,坚持软实力提升与硬实力提升并重,让外来人员有“归属感”。坚持“来了就是本市人”的理念,以暖心便民服务拴心留人。政务服务要实现社保卡申领、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和结算、社保公积金转移接续、户口迁移、就业创业、婚姻登记、生育登记等服务事项全部“跨省通办”,提升便民窗口服务质效。同时,搭建多样化、人性化服务平台,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创业、房屋租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城市融入等“一站式”服务,增强外来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居民幸福感

引人政策推出后,落户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姜全保表示,为保证人口持续流入,保证落户人口可以待得住、过得好,除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激发市场活力与促进经济多元化之外,城市还应该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政策后续服务方面做好文章。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吸引力与居民幸福感。通过加强城市形象宣传,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让更多人才了解并向往沈阳。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城市的文化氛围,还能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此外,优化营商环境也是吸引企业和人才的关键。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将极大地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促进企业和人才的流入。

落实落户政策是确保人口持续流入的基础。沈阳市需要确保落户政策得到有效执行,让符合条件的人群能够顺利落户。提供后续服务也是关键,包括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这将有助于新市民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加强社区建设是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沈阳市可以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社区环境,让每一位市民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沈阳市不仅能够确保人口的持续流入,还能促进落户人口能够在这座城市中安居乐业,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引人、留人方面,沈阳市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