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理论·新质生产力②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原标题:川观理论·新质生产力②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尹西明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人类社会产业革命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能够促进生产力的结构功能与效率变革,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变量,进而不断催生新兴技术、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硬核底气。百舸争流、大国竞争,关键要看科学技术的整体进步、生产能力水平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眼点,将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特点,突出创新起主导作用,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阐明了技术革命性突破引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这一主导路径。这一内涵阐述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一脉相承,进一步彰显了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有机统一、技术革命性突破和生产力发展路径跃升的有机统一。

以科技创新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太阳能、锂电池、数字经济等领域实现了换道赛车和换道超车,并在近年来加强了未来科学、未来能源、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未来产业的前瞻性谋划布局,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同一些科技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面对大国科技博弈加剧的新形势,基础研究孤立薄弱、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急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科技创新成果向产业链转化效能不高、科技领军企业不够多不够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协同不足等问题依然严峻,现行科技创新机制、政府监管机制、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仍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此背景下,亟需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面向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新型工业化关键任务,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把握新型生产要素,改革生产关系,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以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新动能,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向重大场景转化效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加强科技创新,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劳动资料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手段。生产力中的生产资料要素的创新,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能够通过改善劳动资料,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海量应用场景、产业体系完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等优势,把握场景驱动创新和通用人工智能革命带来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范式变革机遇,激活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发挥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加快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类脑智能、未来能源、生命科学和数据要素等新技术、新要素快速发展,颠覆了传统科技创新路径,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纵深推进,新场景、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将加速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深刻改变世界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需要尽快跳出西方的“议程设置”所带来的“追赶-落后”“再追赶-再落后”的“追赶陷阱”,加快国家发展从传统的后发追赶、创新驱动,向超越追赶、创新引领的战略思维转型,特别关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国家科技先导能力,以原创性、引领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重视场景驱动,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体系现代化,而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依然凸显,以高校院所主导的传统转化范式难以适应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趋势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要把握场景驱动创新的新范式,开辟新进路,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和重大场景,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探索建构场景驱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新范式,推动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场景上,以新技术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新质生产力持续涌现和快速发展。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四川省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取得重要进展,当前正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引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四川工业逐“新”的路径。当下和未来,四川需要立足西部地区创新高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基础优势,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富有四川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形成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四川路径与四川模式。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融合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特聘研究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