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贺之争 看谁更会做总统

(合成图/路透)

剩不到30天,美国总统选情胶着依旧。贺锦丽虽在全国民调微幅领先川普,但在7个一级战区的摇摆州难分轩轾,占不到便宜也拉不开差距。而川普「满腔抱怨、到处骂人」的选战策略未改,虽然司法缠身、丑闻不断,但他似乎百毒不侵,持续掌握40%以上支持,让贺锦丽跟民主党高兴不起来。

选情诡谲多变的因素很多,以「对贺锦丽不熟悉,对川普不信任」为首。贺锦丽3年多的副手生涯虽不至于没有声音,但民众对她的政策思维、治国理念却像雾里看花,加上她在水力压裂采油的立场反复、边境控管成效不彰等争议,让人质疑她没有中心思想。

而川普「诸法皆空、自由自在」的从政风格,是他的政治魅力所在,也是他的阿基里斯腱。不管有没有事实根据、也不太在乎后果,他想说的话一句不会少,如果反应不佳,川氏惯用的话术就是发夹弯,不然就指责媒体断章取义。

除了候选人本身,外在环境也是选战末期的变数。除了俄乌战争依旧,停战协议难产,中东战局已扩大到伊朗与黎巴嫩,凸显美国外交折冲失利,影响力大不如前。

在台湾,民众最关心的是谁当选对我们较有利?其实不管谁当选,华府对外政策永远是美国第一。如果川普能重返白宫,他极可能放弃拜登建构的区域组织,以及招揽并运用代理人的多边策略,再次以「唯我独尊」的姿态,强势重返国际舞台,虽不至于跟联合国、欧盟及北约彻底闹翻,但川普的算盘会倾向「利益与理念并重」去制订、评估政策,也会要求盟友要承担责任、付出应付出的代价,就像近日要求我们国防预算应占GDP的10%,在他主政下,付钱才能同享,但结果不一定同当。

如果贺锦丽胜出,最少在第一任内应会延续拜登「多边参与、共同承担」的外交理念。从经贸到科技,会延续跟欧洲及亚洲盟友的密切关系,借此分别牵制俄罗斯与中国。

在两岸关系上,贺锦丽已重申「一个中国政策」及「不希望片面改变台海现况」等传统政策基石,也不希望任何一方会给华府制造麻烦。既然贺锦丽缺乏外交事务经验,期盼美国在两岸关系上会有新的论述或作法是一厢情愿的。未来如何跟美国第一位女总统打交道、建立互信,成功传达「台湾不会兴风作浪、更不是麻烦制造者」的讯息是政策目标、也是挑战。

拜登退选让大选成了不折不扣的「速食选举」,在100多天时间里,大部分民众还是凭着对候选人的感觉与既定印象或某一、两个政策契合而投下选票。然而,面对国内外严峻情势,与其在电视辩论时争论谁比较「像总统」,不如期许就职后谁比较会「做总统」,那才是自由世界对美国新总统的期待。(作者为诚丰研究暨咨询中心执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