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时延「微秒级」 陆将世界最强大无线通信技术送入太空
毫秒缩至微秒级陆将世界最强大无线通信协议送入太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毫秒缩至微秒级陆将世界最强大无线通信协议送入太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香港《南华早报》16日报导,中国科学家将世界上最强大的无线通信协议送入太空,传输时延由毫秒级迈进微秒级。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周宣布,火箭院北京航太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制「航太星闪」无线通信模组搭载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航太星闪」是中国原生新一代无线短距通信技术,赋予智慧型终端新连接方式。星闪对标传统蓝牙、wifi、UWB,由陆企主导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进,100%国产化,自主研发,协议可控。
与传统短距传输技术方案相比,该产品填补大陆航太领域自主可控无线通信技术空白,结合航太应用场景需求,进一步增大通信距离和可靠性,具有低时延、高吞吐、抗干扰等特性,在功耗、速度、覆盖范围、传输可靠性等方面全面领先。
其中,「低时延」特性让资讯传输体验尽在「微秒之间」。航太星闪产品传输时延是传统无线技术的1/30,同等时间提供30倍交互资讯,由毫秒级迈进微秒级。
「高吞吐」特性令传输效率「事半功倍」。通过航太星闪产品,设备间资讯传输最高速率是传统无线技术数倍,能耗只有之前60%,传输效率提高,品质大幅提升。
「抗干扰」特性能帮助有用信号「凸出重围」。在航太星闪产品研制过程中,万源科技首次将「Polar码」等前沿技术应用于短距通信,抗干扰能力比传统无线技术极大提升。
这项创新有望大幅减轻重型火箭重量,降低发射成本。
万源公司研发报告指出,重型运载火箭搭载电缆网重量可达500公斤,相当于三个玉兔号月球车重量。用无线通信技术取代这些电缆可节省空间,提升运载能力,并大大降低发射成本。
该技术最初由中国科技和电信专家组成星闪联盟于2020年提出,旨在取代蓝牙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
星闪联盟主要成员有中国信通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移动、华为等。
万源公司研发团队2023年9月开始实施项目,仅约一年实现通信范围扩大和提高抗干扰能力。
传统星闪技术通信距离只有30米,在优化天线和频率设计后,通讯距离增加到250米。在宇宙极端环境中,如巨大温差、电磁干扰等,传统星闪通信模组数据丢失率高达1.58%,而新版本将这一比率降至0.0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