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五金行竟超车特力、宝雅 营收成长全靠1招

振宇五金创办人兼董事长曾善(前排左1)从中盘商转型零售五金超市;总经理洪国展(前排左2)则用数位管理成功让公司在全台拓点。(摄影者/骆裕隆)

你有多久没走进五金行了?印象中,传统五金行门口堆满水桶、吊挂塑胶水管、扫帚畚箕,店内,工具机、各式零件堆叠顶天,遮蔽灯光。

但,走进振宇五金的感受很不一样。150坪的开架式卖场,走道清楚标示产品类型,光是工作用手套就一口气陈列30、40种供顾客挑选。这让专业师傅能迅速买齐工具,避免工班枯等,「我这什么都有,有人会说,老板娘你的比较(小五金行)贵,我说时间省了就好啦!」振宇五金创办人兼董事长曾善笑说。

它是台湾最大专业五金卖场,该公司去年营收近16亿元,比宝雅旗下五金卖场宝家高,门市数58间,比特力集团旗下社区店更多。不仅最大,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干扰,同业营收平均成长仅2.6%,它却达到7.4%,究竟怎么做到?

振宇五金二代、总经理洪国展认为,关键是抓住「五金超市」定位。它的规模比传统五金行大,顾客能一站购足;比起家饰量贩店,逛街客人多,它的客人目的明确,坪效更佳。

商研院经营模式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李世珍观察,台湾都会区五金行不好找,过往消费者多只能从家乐福、全联这类通路找到为数不多的五金品项,或去购物体验对散客不那么友善的传统五金行。振宇主打现代化、数位化,正好补上市场缺口。

但,从传统五金超商变身连锁五金超市,振宇花了十多年转身。改变的起点,从洪国展2008年回台湾接班开始。

当时,它已经是台中最大的五金连锁超商,拥有13家门市,外表相对同业新潮,但,走进仓储,却还停留在人工点货、纸本纪录,骨子里还是传统五金行。

打造点货、支付数位系统

小五金行也用,免费做市调

正因为此产业数位化脚步慢,高度仰赖人工,使企业规模无法成长。在美国取得MBA学位的洪国展注意到,「门市做改变,大家都看得到,但要避免根本问题一再发生,要从仓储解决。」

不同于多数二代接班,往往先从最绚烂的部分下手,他选择从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起,用数据翻转老产业。

他回忆,当时一切资料都靠人工誊写,员工得利用下班时间点货,每天都加班3小时。他接手后,将系统全面数位化,靠数据算出需求量,设定安全库存,不足就自动下单,且每月只叫货两次,提高效率,员工准时下班,并大量节省成本,总库存金额减少两成。

有了进出货数据后,在还没有大数据概念的年代,他就从中分析、洞察出一套规则,打造新的财务与支付系统。

他发现,如果善加运用五金业特有规则,可省下货款。例如:「(每月)1号这天叫货可以晚1个月付钱。还有,70天的票,40天就付,货款可以扣5%……,我一听,可以少5%耶!」他笑说,在经济起飞的年代,这点小钱不算什么,但他是金融风暴后接班,就算是1%费用,能省则省,因此开始分散日期向7百家供应商进货,降低资金压力。

这个专为五金零售开发的进出货系统不只让它省下支出,毛利攀升至37%,更奠下他打破产业天花板,将版图成功跨出中部基础。

当时,也有其他向振宇进货、散落全台各地的20多家小型五金行采用此套系统,他可以从后台看见这些客户的数据,等于多了免费市调资料,「记录在地的热销产品、营业额,看数据跟纯感觉会差很多。」这让他更有信心跨出中部,往全台湾扩点。

虽然,翻转老家业过程中也经历多次跌跤甚至冲突。

「现在看到的都是成功结果,中间有很多错误尝试啊,」洪国展坦言。例如补货系统一开始有bug,电脑下单后,门市缺货的品项没来,倒是来了一堆存量充足的商品,让员工疲于奔命,向周边门市调货应急;或系统为压低成本,追求月初进货,零库存也不下单,导致热卖商品出现空窗期,让员工抱怨,甚至不信任。

洪国展回忆,当时资深员工不相信电脑,每次跑出来的进货表、库存单,还会另花时间一笔一笔检查、比对,「我注意到他们怎么都在柜台待那么久,才发现(员工其实)还是很担心。」后来,他花半年时间,前后试过20多种公式,才找出能降低成本又符合现场需求的做法,用实绩让员工信任。

有了数位系统当后盾,振宇再靠着人才与卖场陈列两招,让展店速度加快,称霸全台。

设培训班养储备店长

陈列有固定位置,展店更快

2011年起,它一改五金零售业极为传统、看年资升迁的习惯,成立店长培训班,遴选优秀员工,手把手指导营运眉角,培养储备店长。

同时,振宇也有一套商品陈列标准化的规则,让上万种品项都有固定「住址」。

走进全台五间振宇五金门市,油漆都摆放在同一排、同一个货架上。好处是摆设一致、展店快,顾客也能快速找到需求品项。而且能在同样基准上分析、比较各店的营业表现,甚至能用来检视员工绩效,把每个走道设定成不同店员的KPI,比较各店店员销售成绩。

做小包装、教民众DIY

专业但亲民,让人更需要它

过去,振宇靠着数位化称霸传统五金产业,但近年,包括宝雅、特力集团都加入中小型五金行的市场,同时,专业工程师傅的来客数量停滞,居家修缮风潮兴起,他如何应战?

例如,擅长应对散客的特力集团公关总监沈汝康就提到,该集团目前有21家社区店,在店内引进量贩店固有服务,配置水电师傅团队现场解答,强调「先学会再购买」,也提供专业师傅到家服务。

洪国展表示,该公司也为散客、DIY族做出许多改变。例如螺丝,过去专业师傅购买量大,一次千支起跳,但现在散客多选购仅10支的小包装,上头还得印制使用说明,甚至店员要会帮DIY族挑选工具、示范维修方法。过年过节还会走进社区,教民众修纱窗纱门、漏水莲蓬头等,让五金卖场更亲民。目前该公司营收已经有6成来自DIY散客。

面对同业兼卖日用品提高顾客回店率,洪国展目前并无此打算,而是要继续把五金专卖做到精,「专业做得更厉害,让客人觉得有问题就去问振宇。」

目前,台湾五金行每年减5百家,但未来,它却要锁定全台人口满8万人的乡镇,持续扩张,预计开出两百家门市,「台湾屋龄老化,五金这东西,你住几年就会需要,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五金,」洪国展相信,五金不是夕阳产业,问题只在能不能满足当代社会需求,持续进化。

商业周刊17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