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人公司到台积电都找它 疫情期间营收逆势成长靠1招

实威总经理许泰源。(摄影者/郭涵羚)

「天上飞的,水上、路上跑的,3人小公司,到台积电这种世界级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这是实威总经理许泰源对我们的开场白。

很难想像,从制造代工之王鸿海,到全球半导体龙头台积电,再到健身大厂乔山,它们的共同点,竟都向实威买产品!

实威做的是代理生意,进口3D印表机和研发设计软体,销售给国内制造厂,用以建立产品模型,全台客户约1万家,规模最大。但,实威能坐稳该产业龙头地位,不是靠卖产品而已,而是靠「顾问服务」。

如今,实威顾问服务营收占比近6成,已非单纯的代理商。许泰源说,他的目标,就是要做「制造业转型的麦肯锡」。

疫情期间,制造业数位转型迫切,都纷纷找上实威,结果营收去年逆势成长,每股税后盈余(EPS)已经将近一个股本,到了今年上半年,营收更创下历史新高。

许泰源指出,传统代理的经销商模式,产品卖出后,跟客户关系就断了,这样企业做不大,也不深,他决定不再只卖产品,而是一路卖到服务。

3到5年愿景统统能规画

当资讯、研发桥梁兼做人资

许泰源口里的「卖服务」,不只是教客户3D软体怎么用这类简单的服务,是连一间企业的研发、管理流程改善,统统参与。「我们扮演的是制造业外面的研发伙伴,」许泰源说,「你告诉我3到5年研发愿景,我们帮你规画出来,让它实现!」

如全球电源大厂台达电,从只向实威买3D设计软体,现在连专案管理、技术沟通、产线制造的数位转型计划,都与实威合作;乔山的行销、资料管理等系统,也都出自它。

实威产品部副总经理杨楚治解释,商用软体技术门槛高,资讯部门只管采购软体,研发部门又只懂专业软体,不易沟通。实威卖3D设计研发软体起家,懂资讯部门偏好,也懂研发部门眉角,可扮演桥梁,这是一般顾问公司办不到的。

他们连制造业的「人资」都能做。「有位老板问我,常搞不清楚一张(设计)图要画2个小时还是2天,我说,这交给我就好。」许泰源解释,实威依制图能力,将每位工程师分级,再搭配其制图速度和品质,建议是否调薪、升职或给额外奖金。

「代理商卖完产品后,有问题才有反映,但实威不同的是,他主动洽询你的使用状况,一有需求几乎随call(打电话)随到。」和实威合作超过10年、正凌精密总经理陈言成印象深刻。

同业眼里,实威从代理转型服务,是「不得不的选择」。同业指出,公司觉得旧版功能够用,为何还要花钱升级,「如果它(指实威)还要成长,一定转做顾问,不然软体卖不动,公司会衰退。」

转型初期因组织调整,员工无心跟着公司方向走,异动率特别高。「那时业务大概10几人,优秀的大概2、3个,挖1、2个你就惨了,」他回忆说。

启动2个转型大计

深耕老客户、绩效看满意度

「刚开始,很多东西怎么做都不对,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是工科出身,跟管理脱节?」现年刚过60岁的许泰源,当时忍不住自我怀疑,他重返学校念EMBA,从学生当起。

为了转型大计,他重新改造组织。第一,落实专人专事,把服务做深。

过去,业务开发一个新客的业绩奖金,约是旧客续约金额的5倍以上,业务常把重心放在开发新客,忘记老客户也有新需求,可以长出新业绩。

因此,许泰源新增客户服务部和产品部,前者专门回应老客户的需求,把服务做深;而后者当客户服务部的后援部队,除了教业务如何「说故事」,还有提供最新产品讯息。

第二,调整员工KPI,以客户满意度为优先。

过去实威的售后服务工程师绩效,看的是软体技能、熟悉度等,但现在,客户满意度在绩效考核占比超过一半。「要(奖金)领得多,就要跟着公司方向走,跟公司方向不同的,奖金就会领得不好,」许泰源说。

过去单纯卖产品、软体,公司和客户关系疏离,到了下班时间,问题解决到一半,要客户等明天再说。如今,客户满意度直接影响考绩和奖金,员工要尽力想办法帮客户解决,满意度才高,也能卖出更多产品,领更多奖金,形成正向循环。

因为将服务做得更深,实威客户的准时续订率,已逾8成,是10年前的2.6倍。

IDC台湾区企业应用研究部研究经理蔡宜秀提醒,当代理商转向顾问服务,必须跳脱产品,准确打到客户痛点、提供价值,否则也难以做大。

实威共有15条产品线,但1万家客户里,仍约7成客户仅买了2到3条,许泰源自信的说,「有人问我,你再做25年,还有东西可以卖?我说,现在才刚开始!」

商业周刊17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