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震10周年 陆地震预警力跃升

四川省汶川县在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中新社)

工作人员观看地震监测数据。(CFP)

2008年5月13日,救援人员把幸存妇女从废墟中揹出。(新华社)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一阵天摇地动,8级强震将位处震央的映秀镇撕裂开来,这是中共建政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灾害发生后,大陆不断提升减灾防震的科学技术,10年后,大陆建成2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监测网,并将在四川、云南建设首个地震预报的地下云图网,使大陆成为继日本、墨西哥后,第3个具有地震预警能力的国家。

地震预警系统是透过在地震区设置密集的地震预警监测仪,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遇地震发生在震波造成破坏前,提前对用户发出地震警报的技术。汶川地震发生后,当时大陆科学家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得知出生故乡发生灾变,即向亲友募得300万元人民币带回中国研究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准确预警地震40次

准确预警地震40次

10年过去了,据陆媒报导,现在王暾已是大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所率领的四川省地震预警重点实验室、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团队,已在大陆建成22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监测网。目前,他所研发的地震预警技术已在大陆31个省市区使用,透过广播、电视、手机、专用接收终端等途径,准确的预警40次破坏性地震,没有一次误报。

8级强震发生后,伴随形成的土石流、堰塞湖、山坡滑动等地貌改变,常成为抢险救灾的严重阻碍,对于这些灾害该如何评估哪些具有高风险,哪些又在短时间内较安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院士崔鹏所带领的团队,在当时便创新地提出一系列快速评价判断堰塞湖危害的应急评价方法,仅在5天内就判定出17个风险较大区域,其中包括后来备受关注的唐家山堰塞湖。

地质灾害预报更精准

经过10年,崔鹏已带领团队完成许多山地灾害科学研究,有望将土石流等地质灾害预警精准到每分、每秒及每栋房屋。崔鹏说,依靠动力学模拟,将危险性从经验法则的定性评价;转变到动力过程数值模拟的定量评估,再透过掌握这种数位化的灾害形成机理与演进过程,实现灾害链的定量分析,将为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向前迈出一大步。

另在人命检伤和心理辅导方面,大陆也首次提出「挤压综合症患者康复治疗指南」,并制定出各类地震伤救治规范和灾后心理辅导方案,让地震伤残康复研究、地震伤情规律分析、震后流行病研究,及心理干预的灾后应急治疗模式更科学,还有在神经运动系统、脊椎损伤等各种重大伤害治疗方法也更丰富了。

小 灵 通汶川感恩日

2018年5月12日为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满10周年的日子,经过10年灾后重建,当年震央所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到处可见漂亮的楼房耸立,古色古香的路面笔直干净,蜕变成风景区后餐馆、茶馆、土特产店铺林立,不时可见过往游客拿出手机拍照。

为纪念各界对映秀镇等灾区的抢险救援,及灾后重建付出的心血,汶川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将5月12日定为「感恩日」,并同时推动感恩教育活动。(杨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