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口19.2亿到败走越南,打败中国摩托的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
文丨煜捷史馆
编辑丨煜捷史馆
我国作为世界摩托车最大产销国,曾在越南市场曾创下19.2亿的出口额,但最后却没能留住市场份额被日本摩托夺走。
然而,打败中国摩托的并不是日本,而是人性的恶!
那么,导致中国摩托车败落越南市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摩托车国度
越南,这个东南亚国家,以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而闻名于世,仅靠两轮摩托,越南人便驰骋于这个狭长的国土,从南到北,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无所不能。
当我们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会发现各种型号的摩托车随处可见,成为这里最普遍的交通工具。
此地从北到南人口密集度参差不齐,地理复杂,南北贯穿着安娜山脉和林同省高原,中部则是广阔的红河三角洲。
复杂多变的地形限制了越南大规模的基础交通建设,高速公路和铁路网覆盖面极小,与之相比,摩托车无疑是更适合越南国情的交通工具。
越南人对摩托车的热爱源自生活方式,相比汽车,摩托车购置和日常维护费用低廉,且体积小巧适合居住在老城区狭窄巷弄的普通民众。
一家人外出办事也只需一辆摩托车即可,农村地区常见一人驾驶,背后顶着一大捆牛草,或载着七八个床垫的景象。
摩托车产业是支撑越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据统计,越南现有超过6000万辆注册摩托车,几乎每户人家都拥有一辆。
仅一年就销售超过300万辆,大量就业岗位来自相关产业链,制造、销售、维修、零配件等环节吸纳了众多劳动力。
而汽车的销量,因为其昂贵的价格和高额的税收,导致其很难大规模普及,一些越南人的家里甚至放不下一辆汽车。
种种的因素导致了,摩托车存在于越南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这个东南亚国家的一张独特名片,而且不论老幼都有着驾驶经验。
2019年,越南的摩托车销量高达300多万辆,位居全球前列,其中,日本本田、雅马哈等知名品牌均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也因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而受益匪浅。
但是,存在的摩托车品牌大部分都属于日本企业,中国的摩托车占比极少,这是为什么呢?
初次进入越南市场
其实,中国摩托车曾一度攻占越南市场80%,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摩托车开始进入越南市场。
当时,日本品牌如铃木、本田、雅马哈等已经进入越南市场多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这些日企产品在越南已经积淀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
但中国摩托车凭借其显著的价格优势,迅速打开局面,网上一些数据显示,一款100毫升的中国产弯梁摩托车批发价仅为700美元左右,而同类型的日产摩托车售价则高达2100美元。
这样巨大的价格差异,让许多预算有限的越南消费者开始关注性价比更高的中国产品。
最早进入越南市场的几家中国摩托车企业大约在1995年前后,但真正实现批量销售还要到1999年之后。
当时,代表中国摩托车产业的知名企业包括重庆力帆、济南轻骑、湖南宗申等,这些企业凭借产品质量过硬、价格低廉的优势,迅速打开了越南市场。
仅用了3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就从几乎为0猛升至80%,大批中国品牌如隆鑫、嘉陵等开始布局越南的销售网络,其产品成为街头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有网友评价这一现象为“中国冲击”,2002年,仅重庆地区对越南的摩托车出口额就高达3.2亿美元,一时间,中国摩托车几乎主导了越南市场。
然而,一时的优势把这些企业迷昏了头,为了抢占这片市场,中国的一些企业手段频出,在内部有了一场激烈的“内斗”。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
人性的“恶”致使衰败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开始进入越南市场,一时间引起轰动,然而,这场中国品牌的“胜利”转换得非常迅速。
仅过了几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就在越南市场上全面溃败,被日本和本地品牌完全取代,而溃败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性的恶,在于企业只贪图一时的利益。
作为后来者,中国企业急于在越南打开市场,展开了惨烈的价格战,重庆力帆的摩托车单车利润只有30元人民币,这种亏本经营难以为继。
其他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不得不大幅压缩成本才能维持生产,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
更严重的是,部分中国企业内部竞争失序,一些网上报道显示,一些企业故意向合作方提供劣质零部件,意在打击竞争对手。
这种互坑式的竞争方式,不仅损害了整个中国品牌的声誉,也加剧了产品质量的下滑。
而中国摩托车的低价策略,直接压得本土的越南摩托车品牌喘不过气,越南政府不能再坐视不管,开始对摩托车加征关税,中国摩托车品牌再次受到冲击。
与追逐短期利益的中国企业不同,日系企业注重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例如,本田在越南建立了完善的维修网络,提供持续的售后服务。
雅马哈则保持相对高利润的价格体系,确保了产品的基本质量,这些举措赢得了越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在这中影响下,中国摩托车品牌形象大幅下降,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印象变成了“两三年就坏”的劣质产品,反观日系车型,不仅价格稳定,质量也更有保障。
因此,即使中国摩托车一度占领市场,但很快就被日系车企重新赶超,截止到2016年,中国的摩托车仅占据越南市场的1%。
那么,中国企业在这次的失败中有了怎样的经验,摩托车转型成电动后,中国企业对越南市场是否有着新的规划呢?
越南转型带来的商机
随着越南经济开始转型升级,本土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为中国电动车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过去,越南以摩托车为主要出行工具,大量摩托车的使用,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凸显。
仅河内一地,每天就有超过100万辆摩托车在路上奔波,尾气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为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越南政府积极推动摩托车出行方式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上涨也迫使越南民众寻找更经济环保的出行方式,于是,电动车应运而生。
随着电动车在越南的逐渐普及,消费者也越来越认可其优势:充电一次可续航50-70公里,电费只相当于0.25-0.5元人民币。
而新电池售价仅仅200-250元,可反复充电400次,每次只需0.25元电费。
但是,由于越南电动车起步较晚,产品单一,没有减震装置和信号显示等功能,中国电动车凭借规格多样、价格实惠、可换档等优势逐渐在越南受到欢迎。
已经有很多的电动车企业纷纷赴越南投资建厂,抢占市场先机,比如绿源电动车就在越南北部兴安省投资300万美元建厂,年产能达5万辆。
雅迪电动车也在河内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厂,月产1.2万辆,这些中资企业不仅带来就业机会,还通过培训帮助越南员工提升生产技术。
据了解,目前越南电动车保有量约300万辆,与人口规模相比潜力巨大,随着越南进一步放宽电动车进口限制,以及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中国电动车企业对越南市场充满信心。
比如越南降低了电动车进口关税,并给予外商四年免税等优惠,这为中国企业进入带来了良好契机。
在这次新的机遇中,有了上一次失败经历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印度有了更加稳定的表现,不再贪功冒进,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动车在越南崛起的希望。
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要树立质量和社会形象为重的战略眼光,只有提升实力、改进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持久发展。
短期的低价冲锋拼占有率,终将被市场惩罚,在新型的电动车市场,中国车企展现了中国制造业与品牌的巨大潜力,企业要加注重质量、售后和品牌建设,不只求快速占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