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山種到大海 澎湖植樹、種珊瑚守護里山里海

慈心基金会执行长苏慕容使用「水宝盆」植树,可以克服澎湖严苛的自然条件,帮助树苗顺利茁壮。摄影/孙文临

木麻黄、草海桐、毛苦参⋯⋯15种不同品种、数千株约60公分高的低矮树苗,整齐有序地摆列在澎湖锁港东南侧、2.5公顷的海滨造林预定地。一旁是当地渔民平时用来晒网的水泥地,在造林地外围则生长着澎湖四处可见的仙人掌,及外来入侵种银合欢。

当地居民、澎湖县政府人员、慈心基金会及纬颖科技的数十位志工们,顶着灼人的烈日与黏人的海风,戴上袖套与手套、拿着铁铲与水桶,小心翼翼地把小树苗埋到土里,内心期望着10年后回来,此处可以长成一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但在土壤贫瘠的澎湖,要植树成林并不容易。

其实同样的期待与动作,五年前也曾在同一个地方发生过。2019年澎湖县政府曾在同一片土地植树造林,当年种下的树苗若能够顺利长大,应该已经长成两米高的小树。

然而,此处位于东北季风的冲风地带、风势强劲,且海风夹带盐雾也使得植物生长不易,再加上当地的土层薄、底部排水不佳等种种环境挑战,加上缺乏人为抚育,导致那年春天种下的树苗,未能在这贫脊的土地上扎根茁壮,类似情况在澎湖屡见不鲜。

澎湖天然环境严苛,「走一步退两步」的造林路

「在澎湖种树好像是跳恰恰一样,常常是走一步退两步。」澎湖县林务公园管理所所长李振纲指着一旁跟房屋一样低矮的木麻黄,澎湖的树常常都只能长到一层楼高,因为超过了房子就会被东北季风吹断,经常发生愈种愈矮的状况。

李振钢指出,澎湖的自然条件严苛,要在澎湖造林必须克服强风、干旱、土壤、盐分、高温等重重困难。有了上回的失败经验,这次林务所重新整地、客土,也在底部设置暗管、铺设蚵壳改善排水问题,目标是植树三年内,存活率能达到九成以上。

澎湖县林务公园管理所所长李振纲表示,澎湖的强风、少雨、地质都让种树困难重重。摄影/孙文临

更重要的是,这次林务所与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及纬颖科技公司合作,运用慈心研发的「水宝盆」种树。慈心在2017年发明出水宝盆,成功在环境严苛的沿海地带植树造林,从滨海种到高山,还远赴蒙古沙漠地区造林,维持相当高的植树存活率,让慈心基金会总监程礼怡被媒体誉为是「种树女王」。

程礼怡解释,水宝盆是慈心与仁舟社会企业合作研发制造,外型就像一个元宝一样,其关键在于一条连结土壤与水宝盆的棉线,在植树前先将棉线一端埋入土中,另一端则放置于水宝盆中,水宝盆中灌满水并盖上盖子即可完成。

「当土壤水分不足时,水就会沿着棉线吸收到土壤中」,水宝盆顶部有挖好几个小洞,下雨时也会自动补水。程礼怡说,水宝盆能有效防止水分蒸散、保持土壤水分,节省人为浇灌的人力与成本,并且有效提高苗木的存活率,且水宝盆是100%由回收纸浆制作,使用大约一年内就会自然分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慈心基金会种树总监程礼怡使用水宝盆在许多艰困地区顺利种树成林。摄影/孙文临

造林的多重用途,减碳、降温、防堵外来种还能保护珊瑚礁

2022年慈心基金会带着水宝盆来到澎湖,克服严苛的天然环境,过去三年来,已在五德地区造林3.8公顷,成功种活约1万5000株树木,许多苗木已长得比人还高,存活率超过九成。因此这次澎湖县政府再度与慈心合作,计划于锁港造林一万株。

这次选择的树种也经过精心设计,将较能抵挡强风的草海桐、木麻黄、白水木等种在近海侧迎风面的第一线,后方则搭配种植小叶南洋杉、苦楝、水黄皮、土沉香、苦林盘等15种树木,提高树种丰富度及栽植密度,提供不同的生态功能,也可以避免林相单一的问题。

「林相单一会有很多问题。」李振纲说,澎湖的外来种数目银合欢扩散的问题相当严重,在路上随处可见九成都是银合欢,「虽然银合欢也是树,但牠属于强势物种,会分泌含羞草素,导致其他植物死亡,降低生物多样性。」

2021年9月,澎湖出现黄毒蛾幼虫纤毛引起的皮肤过敏,也与银合欢过度扩张有关。李振纲表示,银合欢是适合黄毒蛾繁殖的树木,一旦生态失衡,就导致黄毒蛾数量大爆发。在林务所园区内因有多元林相,而躲过黄毒蛾灾情。

澎湖林务所指出,植树造林不仅能够有效防堵银合欢扩张,也能营造丰富生态及生物多样性,达到抗盐害、挡风、减碳、降温、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多重功能,预计锁港造林可以庇护约4000位当地居民。

从高山种到大海 慈心基金会实践「鱼附林」

不仅如此,在海岸造林还有机会营造「鱼附林」的生态功能。「鱼附林」的概念源于日本,指的是在陆地上造林可以改善水中的鱼群栖息环境、保护周边水域生态。

「大自然没有界线,陆地跟大海其实是紧密相连。」慈心基金会执行长苏慕容指出,此次在澎湖种树,同样是实践「鱼附林」的理念,因为树林紧邻海岸,可以防止地表冲蚀、减少泥沙入海净化海域水质,同时枯枝落叶与昆虫飘落海中,可增加营养物质,改善杭湾周边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环境。整个计划预计种下一万棵树及八千株珊瑚,预估每年约有4.64公吨的生物碳储存量。

澎湖县农渔局局长陈高梁表示,珊瑚礁就像大海的热带雨林,可以提供海洋生物栖息、觅食及避敌、繁殖空间,是海洋中生产力最高、生物量也最丰富的生态系,也是澎湖当地渔业、观光业重要的自然资源。

这回澎湖县串连里山里海的栖地守护行动可说是全国创举。背后重要推手除了慈心基金会,还有是全额出资的纬颖科技公司,作为云端运算、资讯科技基础设施供应商,专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包含Google、Meta等跨国企业,纬颖这几年投入永续工作不遗余力,深获投资人肯定,股价名列前茅。

纬颖科技全额赞助此次澎湖造林与珊瑚复育的专案经费,企业志工也来到澎湖协助植树与种珊瑚的工作。摄影/孙文临

纬颖科技携手慈心上山下海、出钱出力投资自然

这次参与计划,纬颖科技不仅出钱也出力,数十位企业志工也特别请假来到澎湖参与种树、种珊瑚的工作。纬颖的员工原本都是冷气房里的科技业从业人员,这次来到澎湖,顶着大太阳、蹲在地上、弯腰种树,种了一个多小时,大多民众都离开,了纬颖的志工们仍持续在种树。纬颖总经理暨执行长张顺来也和同仁一起种树,前前后后种了上百棵树,满身大汗却不喊苦,纷纷表示相当有意义。

纬颖的企业志工回到水产种苗场,卷起袖子做土水,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从水泥拌浆、灌入模具、拆模等,按部就班协助制作种植珊瑚用的砖,接着还要切割珊瑚、将珊瑚苗黏着到基座上,等到珊瑚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再交由擅长潜水的员工,穿上潜水衣、背上氧气瓶,下海把珊瑚苗种到海底的珊瑚砖上。

纬颖科技永续长陈昌伟表示,过去好几年都有跟慈心基金会合作,在台南、南投、金门等各地植树造林,还是第一次有机会从陆地上种到大海里,即使要请假、自费参加,「公司内部报名还是非常踊跃,每次都是秒杀,要被抽中才能来参加。」

身兼纬颖财务长的陈昌伟认为,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使用长期被忽略,世界各国都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纬颖作也意识到自身的企业责任,希望能对准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SDGs),对净零碳排、复育陆域及海域生态作出贡献。

陈昌伟表示,随着这几年气候变迁及生物多样性议题开始受到国际重视,纬颖作为全球供应链的一环也开始有感受到永续发展的压力,「产业的压力其实比政策压力更明显。」因此纬颖从自身做起,也开始去鼓励上游供应商一同进行永续转型。

纬颖科技永续长兼财务长陈昌伟也跟随慈心基金会,前往澎湖参与植树造林、复育珊瑚的工作。摄影/孙文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