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尚到艺术:苏芒的人生转场

“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让人逃离世界,可也没有什么比艺术更能与世界相联系。”这句歌德的哲学名言,与现任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所在做的事情不谋而合。在她看来,艺术是多元的形态,它是镜子,是灯塔,也是治愈人类迷茫和绝望的慰藉良方。

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时尚媒体走向繁荣的巅峰,又在“退休”后从零开启第二项事业——创办并亲自主理頌艺术中心。为什么中年plan放在了艺术世界?在頌艺术中心两周年之际,我们对话苏芒女士,跟随她进行了一场切实又开放的奇幻“漂流”。

01

圆梦

“我做了一个自己一直迫切需要的空间。”

近30年的时尚工作经历,在没有“互联网”和“大厂”的年代,密集的工作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内容,满世界飞奔各国出差就已经成了苏芒的日常工作。到了一个目的地怎么能让自己尽快缓解疲惫,松弛面对工作?苏芒的选择是:躲进这座城市的美术馆里。看每一幅作品的时候,都有一种时间消失了的感觉,唯一的对话过程只有她跟眼前的作品之间产生的精神交流。

久而久之,苏芒便在思索着如何能够营造这样的氛围之所,让都市里忙碌的、困顿的的人们,能够在这样的空间因艺术而实现自我疗愈。SOUL ART,这是苏芒在頌艺术中心还没落成前就想好的名字。

至今,苏芒都清晰记得第一次去法国在奥赛博物馆看到梵高作品《向日葵》后的震撼,甚至是汗毛乍起、颅后强烈的反应都还依稀记得。“不就是画的向日葵吗”,苏芒和其他人一样持着平常心打算参观,但当走到它的面前,她甚至想到了玄学反应,“我可以从画里感受到当时梵高倾注了多少情感,他在那个时候有多痛苦,仿佛他封印在这幅作品里。”

而这种感受,是你在书本里、在别人的评价里,根本体验不到的。苏芒想把自己获得的那般感受传递给更多人,她意识到,没有线下空间是不可行的。艺术的呈现离不开线下的承载和传递,她也在探寻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墙体的颜色、灯光的明暗、甚至是角度,都是传递这份感受的关键因素。这些细节也被她应用于頌的空间里。

02

跨界

面对质疑保持敬畏,面对艺术满怀虔诚

有媒体评价苏芒的艺术事业是人生“下半场”,但苏芒却说这只是一个“转场”罢了。甚至两段事业始终没有分开,追溯过去的时间线,会发现苏芒一直都没有离开艺术。出身文艺世家,国音毕业高材生,从事时尚媒体事业近30年,举办过无数场与艺术跨界的活动,比如芭莎明星慈善夜,还有艺术和时尚大展,她还创办了《芭莎艺术》杂志,倡导“让艺术成为时尚,让艺术创造价值”,参与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跨界发展。

在苏芒眼中,这些只是一个一个事件型的艺术链接,还不算进入到真正的艺术产业。但正是因为这些与艺术相关的试验,让苏芒意识到当代艺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艺术超越了一切,艺术家不仅超越审美的维度,还能发起直击心灵的提问,而作品便是答案。有时尖锐、有时空灵,我们通过艺术家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获得更多启迪。从古到今,从国际到国内,苏芒意识到艺术正在向人们越走越近。

这些丰富而有实践性的经验感悟,都被苏芒根植、运用在頌艺术中心的方方面面。高节奏、强物质、高压力的时代下,頌被特别营造出一种慢节奏的氛围。在苏芒的价值观里,艺术作品不是一张照片、不是一个价签、更不是一个摆设,它们身上是历史岁月的结晶,投射一个又一个时代对过去的思考。

“艺术家倾注毕生,把情感用形状勾勒,把情绪用色彩涂抹,我更希望【頌】能实现时间的穿越。”相比于快节奏的时尚领域,苏芒现在更希望一切慢下来。这也是时尚与艺术最大的不同。

苏芒认为自己是一个“悲观的预期者,乐观的行动派”,近30年时尚领域的摸爬滚打,苏芒太知道什么是失败与困难。但正如她自己的书籍名字《为热爱而活》一样,按照这样的人生信条,只想做一点自己热爱的事,然后尽己所能做得更好一点。

“你可以没有对失败的恐惧,但要有为失败而做的准备。外界的质疑对我非常重要,甚至提醒了我应该规避哪些不适合的做法。頌艺术中心从创立到现在,对我而言,能在中年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有勇气挑战自己,我反而更加开心。困难一直有,但失败却不一定是真的失败。外人眼中的失败,在我看来,是还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

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而高兴,也要为这大胆跨步而高兴。苏芒很兴奋,頌艺术中心已经迎来两周年,731个日日夜夜,一个年轻化、超精炼的团队,36个优秀的展览和4个博览会展览……

正如她写给朋友们的信里所言:“在这个当代艺术的乐园里,真诚地工作、努力、持续地投入、付出、不急功近利地坚持长期主义,才是我们2年来,总结出来最好的经验。”

頌艺术中心主创团队(图源頌艺术中心)

03

创作

如何把空间做成「立体杂志」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在世界史看来是特殊而活力四射的,出现一批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作为见证者、亲历者,苏芒很开心一直见证这个过程。“与有荣焉”,她也会特别关注青年艺术家群体,对他们来说,机会少而竞争激烈,伴随而来的焦虑自然也不会少。“艺术不是生产型,而更偏精神型的职业,因此我会更加格外扶持和推动这些青年艺术家的发展。也希望大家对大环境有信心,青年艺术家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苏芒和頌艺术中心,也愿意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

她把对艺术家的尊重也充分给予在空间的打造上。“頌,艺术的长期主义”,这是她为这里赋予的信条。心灵的空间,生活的艺术,让艺术走进生活,就要让这个空间能够平等的贴近每个人的内心。也正因如此,頌艺术中心对苏芒而言,非美术馆,也非画廊,而是一个矗立在798艺术区的新“生态”,頌的多样性更特别。

当你游逛一个地点、空间时,和翻书阅读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苏芒把杂志的编辑思路,融入到頌艺术中心的空间规划逻辑中。进入頌,右手入口处进入独立女性艺术项目「她的房间」,就像杂志的头盘。由女性艺术家胡顺香,讲述她的故事《女儿箱》,一个在中国传统女性中常见的物件,是姥姥送给母亲的嫁妆,以此传承。

从入口一直向里走,是一个挑高达8.3米,面积750平方米的大型空间,适合做艺术大展。就像是杂志中的【大专辑】,也是在这里,頌的团队联合多位艺术家,尝试了很多突破性的艺术大展。

二楼【藏家厅】放眼望去更像是生活空间,如同杂志的后半部分通常会出现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内容一样。营造和家里一样的光线、甚至是同一高度的视角,让参观者一走进来就像是在“我的生活”里感受与艺术的面对面。

04

期许

好风正劲,徐徐而行

艺术也能推动世界的发展

2年的时间,頌艺术中心积累了自己的藏家群体,赢得了一众艺术家的信任,媒体、时尚、影视圈的老朋友们也从未间断的支持和宣传。令苏芒欣慰的是,藏家群体的年龄层正在不断趋向年轻化,甚至“藏二代”也开始入场。这样的群体构成,也给798地区注入了活力,算是一定程度的拉新。新的空间、新的机构、新的藏家,再加上青年艺术家,“我们共同成长,共同享受新的生命力带给我们的如痴如醉。”

更让她坚定将艺术之路走下去的,还有根植的土壤。15岁就来到北京上大学的苏芒,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离开北京。她和丈夫都深爱着这里,北京自带的历史魅力和文化自信,让一切与文化艺术相关的事物生根发芽,艺术乌托邦下的艺术机构,得以在这里获得国际化的交流,甚至有很多艺术家最终还是会回到这里。

通常我们都会最后向主理人提问对未来的期许。苏芒的答案是:徐徐而行,静水深流。“这个世界节奏太快了,每个人负重前行,我们希望每个人来这里都慢下来,也给自己工作、生活之所里尽可能创造一个艺术的角落,你的心也需要栖息之所。”

苏芒与頌艺术中心,并不会执着于去更多城市再开设更多空间,她更优先于带着艺术家群体、带上好的展览去各地分享交流,“我们把空间做成一个‘游牧’性质,开放给更多地区的参观者,我们所能收获的文化价值要比展销、开馆带来的更多。”

苏芒自己的人生过往,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别人从艺术中获得治愈,她其实也从自己这艺术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自我治愈,这幅人生之作也在不断趋近于完美,但又一直奔向更完美。

頌艺术中心近期展览

朝阳区798艺术区颂艺术中心

頌艺术中心两周年大展《素歌》Song of Soul

由苏芒女士出品,鲍栋策展

呈现14位艺术家作品

致敬东方,献给我们的内心

頌艺术中心旗下独立女性艺术项目

「她的房间」新展

艺术家胡顺香个人项目 《女儿箱》

出品人、总策划:苏芒 策展人:邓婷

你对頌艺术中心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展览

我们将从评论区

抽取2名幸运读者

各赠送两周年展览门票2张

TO“玩乐粉丝群”又开放啦!

添加TO小助手即可获得入群邀请!找到组织,交换情报,结识新玩伴,再也不孤独!

群内不定期发放展览/演出/活动福利!

作者&编辑:琳大

图:双鱼笙笙、其他见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