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英国留学生的结局!

如果留学这件事把滤镜除去,把身边谁谁谁这种经过加工的内容过滤掉。直接去看大多普通留学生入读前和入读后,以及毕业的结局,会发现,很多英国留子都在遭遇很多相同的结局。

今天我们聊下,原本想着去英国镀金,但留学之后往往面临以下结局的英国留子们。

No.1 留学一年花了60w+,毕业回国月薪7k+

目前的留学市场红利其实在减少,一是因为留学生过于多了,二是现在岗位少,僧多粥少,蛋糕完全不够分。有些家庭有资源的学生一点事都没有,就留学不留学都能拿到好的职位。无论国企还是央企,甚至考公都可以上岸,都有个好单位给他们轮替。

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家里都安排好了。留学本身只需要他们去镀个金回来,学到多少都无所谓,只要那层学历即可。至于出去后,认知提升了,阅历提升了,观了世界后有了世界观等等附加的东西,那属于额外收获,没有都没关系。不影响他们回国后滋润地继续活着。

而大部分学生,其实家里是没有资源的,家里给的最大支持就是支撑你出去,也不图你有啥回报,你能逆袭最好。你能留在英国那也行。你回国有个好出入家里会更欢喜。总之,留学后,家里也帮不上忙了,只能精神上祝福,其他靠你自己。往往这种属于前期家里保护的比较好,还没经历过社会的艰险。毕业后,就业就各种水土不服了。

不是每个留学生,毕业后多少互联网大厂或者金融投行券商走起的,年薪在30w+的毕业生已经属于本硕学历都很好,而且个人能力比较出彩的那波。前几年这类学生还多点,这几年直接和现在行情一样回落。太多愿意降低需求去抢你饭碗的存在了。即使背景好的,比如国内211,英国曼大,爱丁堡或ucl这种毕业的,回国一样讨不到多大好。

常态就是,就业压力很大,有部分学生选择躲避问题,家里蹲着,并计划着要不要继续出国留学读一年,缓解下问题,并试图开始计划留在海外。还有些就认命了,回到自己的二三线城市,6-8k的班开始没滋没味的上着,每个月还继续拿着爸妈的补贴。再有一些就是,运气比较不错,找到了自己适合的岗位,虽然目前薪资还一般,但前景不错,能轮岗,能学到很多东西。打着鸡血卷自己,希望通过时间周期,等自己熬出头,然后再跳槽或自己干。

事实上的确是,留学毕业后,只是回国就业来说,英国留学的这个学历,对好多家庭没资源的学生来说,好像没有太大加成。

No.2 选择死磕,留下来,经历各种困难局

选择留下来的这波学生也不好受,其实难度更大,更卷,更被人家英国政策给挑剔。也是一条不归路,只是上岸后,可能对自己后代或自己晚年会比较友好。再有就是选择机会可能会更多点。

前期主流基本刚刚去读硕士的时候就开始投简历,10月底差不多就改好简历就开始有意识的去投了。在这期间还要和同在国内的一波人继续竞争,他们也在投海外岗位。在读学生其实优势真的不大。

第一轮在读期间卷不过很正常,毕竟优先级就不在留子上,尤其是咱中国留学生。一不抱团,二不信息共享,大家彼此防备彼此又互卷,三又不知道人家留下来的底层逻辑。所以处处碰壁。

于是来到第二回合,这时候已经毕业,然后开始申请了2年的毕业生签证,也就是psw签证。本想利用这两年打个翻身仗。前期也体己一下家里,有时间就去打兼职工,补贴下生活费。但因为要找工作,交通费各种成本大,自己兼职的三瓜两枣还不够房租,家里还是得拿一半以上补贴。留学生本人面临巨大压力,每次都在内心叩问自己选择留下来的决定是不是对的。回国的话自己是不是已经起飞了?在没有真实上岸前没有答案,只有一次次推翻自己,又一次次站起来继续为自己加油,好不甘心啊。

当然,过程中,有些学生崩溃了,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战胜自己的。尤其是退路多的,家里还经常给软话,各种支持你选择。这有的时候是反效果,不逼一逼很多时候的确是留不下的。在我看来,家长就是要心狠点,说点重话,让他们知道退一步,步步退。人生没那么多退路,有的时候就是要砥砺前行。

好在还有一部分学生,或是运气好,或是比别人多坚持一阵子。出现了转机。也有少数留下来的,但这时候的比例已经十不存一二了。80%以上的留学生都放弃了。只有剩下的享受到了胜利果实。你以为开心上岸,实际上和企业深度绑定,不敢离职,税后薪资除掉开支,完全不够用,男生好点,女生真不够,家里还得补贴。好多留学生活成了他们最不喜的样子,啃老。

还有一部分学生,转换了思路,选择曲线救国,英国不行,换荷兰,西班牙以及爱尔兰赛道的。人挪活,发现作为英国留子,换个国家也有机会留下来。然后开启自己人生新篇章。

总了个结:这其实就是最真实的留学生毕业后的一些处境,没有什么太多的逆袭,没有什么改命,也没有什么动不动年薪百万。大部分人就是普普通通的留学生,留学的期间就是他们的高光时刻。见证了国内这个服务器很多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短暂停留,剩下的全是记忆,回国后,继续满屏的想念。

当然,少数留学生是过的真好,也不都是靠家里的。也有自己真读出来的。做技术层,而且无限叠高自己的壁垒,或进一些初创公司,拿初始股。也有进大厂,或转战香港,年薪往7位数去奔赴的。有,但都是典型。而且我们只喜欢看被树立起的典型。但那不是你的我的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