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北京劳动者之歌
从最初入职时不知道如何向亲朋解释“算法工程师”这个职位,到和团队一起完成国产芯片嵌入式人脸识别产品,再到负责大模型研发,向着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探索与突破……多年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算法工程师彭菲始终秉承着“让技术服务人类生活”的理念,用工匠精神攻克科研难题。今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带您一起来了解这位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的故事。
数十次算法迭代让人脸识别设备进入千元时代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彭菲学习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那时除了本专业课程外,因为对图像领域感兴趣,她还选修了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领域课程,最终在本科和研究生毕设时,都选择了机器视觉相关课题。
与如今人工智能领域大热不同,2010年彭菲毕业时,她选择的算法工程师岗位还比较冷门,向不懂专业的亲朋解释时总得费一番周折。但凭着兴趣与热爱,彭菲还是选择加入汉王科技,当了一名算法工程师,“汉王的科技水平很强,有很多行业领先的产品转化案例,那时,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的技术也能转化为产品,推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彭菲说。
这一天没有等太久。入职后不久,彭菲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红外人脸识别产品升级项目。彭菲告诉北青报记者,不像如今大家习以为常的人脸识别技术,在2010年时,人脸识别还是一个非常前沿的技术,当时这项技术需要较强的算力运行,大部分还是采用国外芯片。彭菲和团队希望将其运行在国产芯片上,提高产品性能同时降低价格。
经过数十次的算法迭代,彭菲和团队实现了红外人脸识别快速定位,将原有算法提速10倍左右,曾经数万元的人脸识别设备也从此进入千元时代,将这项技术的普惠性大大提高。
十余年持续创新先后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7项
科技创新的路没有尽头。红外人脸识别产品升级项目也给了彭菲继续探索的信心。十余年来,彭菲带领团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到生产一线和应用现场积极探索,努力促进科技在生产建设场景中的应用,先后获发明专利授权17项,涉及办公、教育、安防、金融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彭菲负责研发的可见光人脸识别算法相关产品及解决方案曾参与70周年国庆大阅兵、APEC峰会、G20峰会等活动,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期间,她又带领团队率先实现了高精度口罩判断和戴口罩人脸识别,为科技防疫作出了贡献。
彭菲团队还利用机器视觉实现输油输气管道的自动化巡检,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快速地发现隐患。目前,她们研发的视频智能分析平台已能准确地识别判断监控视频中管道漏油、火灾突发、管道破坏等各种常见的潜在风险,实时对几千公里的野外输油、输气管线提供智能化保护,每年有效阻止几十起威胁管道安全的事件。
新赛道迎接挑战汉王天地大模型已成功落地
2022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大模型成为行业和社会焦点,这项技术也有可能成为改变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关键性技术。当年,彭菲又接到了研发汉王天地大模型的任务。
“前面十几年我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方向,而人工智能大模型对我而言也是全新的领域,需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彭菲说。面对全新的领域,困难也接踵而至,模型安全、幻觉、速度等一个又一个难关摆在了彭菲团队面前。此外,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激烈,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经验,这对彭菲团队而言都是挑战。
彭菲说,做科研一定要坚韧和执着,也需要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研发大模型的过程中,彭菲带领团队成员不停地学习和摸索,把每一件事情、每一项工作做具体、做细致、做扎实、做到位,经过一年的攻关,2023年10月,汉王天地大模型如约而至,并已经通过了国家相关备案。
彭菲介绍,与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不同,汉王天地大模型更专注垂直领域,比如人文、教育、办公、医疗等领域。她特别提到,该模型还被应用于很多图书馆、档案馆进行古籍保护工作。“很多古籍我们现代人看不懂,那么通过我们的大模型,可以将古籍翻译成现代文,起标题、加标点,实现古籍的数字化保护。”彭菲说。下一步,团队还将继续探索大模型在生物嗅觉、仿生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发挥汉王软硬结合的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为实体产业创造更大价值。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都劳动奖章,彭菲说,这不仅是对她自己工作的认可,也是对像她一样长期默默耕耘在幕后的科研工作者的肯定,她也将以此为激励,今后继续努力工作。“马上要到‘五四’青年节了,也希望广大青年科研工作者,能保持初心,踏实前行,勇攀科技高峰。”
文/本报记者张月朦供图/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