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一生践行“科技报国”,“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是他的学生

参观一处场馆,听一个故事,认识一位科学家。“2024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现代快报发起打卡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以及全国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活动,邀你一同上天入地、下海登极。

9月30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宜兴市芳桥街道后村村的周培源故居,探访这位科学泰斗背后的故事。当天,适逢宜兴市培源实验小学在此进行科普教育研学实践,小学生们跟着讲解员参观故居,学习周培源先生科教报国的一生。

桃李满天下:“两弹一星”元勋大多是他的学生

“这座老宅占地750平方米,由周培源父亲所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故居门口,讲解员许丽君介绍,1986年,周培源兄妹三人将老宅捐给家乡,故居通过图文、影音等方式展示周培源光辉传奇的一生。

“三岁半入私塾读书,后来考入了清华学堂,因成绩优秀,毕业后被清华派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就读,仅用3年半即拿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学位,1928年,更是成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的第一名中国博士生!”

学成归来,报效国家。1929年,周培源回到母校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当时年仅27岁。许丽君指着老照片介绍:“这张照片里的便是清华三位年轻有为的教授陈岱孙、金岳霖和周培源,尤其受到学生喜爱和欢迎,被称'清华三剑客’。”

周培源一生从事高等教育60余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力学和理论物理科研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其中,“两弹一星”元勋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也都是他的学生。

拳拳爱国心:不入美国国籍,不做美国公民

周培源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是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两个重要方面,即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研究。在科研之路上,爱国是周培源始终坚持的信仰。

1936年至1937年,周培源在休学术年假期间赴美参加爱因斯坦亲自主持的相对论高级研讨班,他是班上唯一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与爱因斯坦一起工作了一年,对他一生的科学研究起到深远影响。但回国后,周培源却转向了更具实用性的湍流理论研究。

他的女儿周如玲后来问他:“为何转向研究湍流?”他是这样回答的:“相对论不能直接为抗战服务,作为一名科学家,大敌当前,必须以科学挽救祖国,所以选择了流体力学。”

在湍流理论研究方面,周培源成功开创湍流模式理论,被誉为“湍流模式理论之父”。同时,他在物理领域的科研成果也奠定了中国理论物理研究的基础。

作为国际知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培源多次被美国高薪聘请,但他每次完成任务就及时回国。期间,他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不入美国国籍,不做美国公民,只能临时在此服务。

浓浓桑梓情:故居成科普教育热门打卡点

周培源虽工作繁忙,但一直牵挂着家乡。除了捐出祖宅外,周培源夫妇还将多年收藏的145幅古代书画精品捐献给了无锡市博物院。这些作品件件都是精品,其中,24件更是国家一级文物。无锡市政府发放的大部分奖金,夫妇俩也都拿出来作为科学基金与奖学金,用于资助和鼓励科教事业发展。

而家乡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科学巨匠”。在宜兴,有培源中学、培源实验小学、培源广场、培源路、周培源纪念馆等一批以“培源”命名的场所,目的也是为了传承其科技报国的科学家精神。如今,周培源故居更是成为科普教育热门打卡点,每年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宣传文化部出品的“科学家地图”,汇聚了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以及全国287家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

从“中国科协之声”微信公众号“服务精选”栏目进入“科学家地图”小程序,轻松浏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以及全国各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丰富内容,资源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轻点AI,还能为你智能推荐当前所处位置30公里内的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语音导航带你去想参观的场馆实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文 尤力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