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对“两弹一星”的贡献比科学家钱三强、赵九章还大?

何祚庥对“两弹一星”的贡献比科学家钱三强、赵九章还大?

两弹一星的成功离不开那一代科学家的辛勤耕耘与奉献。为表彰他们的历史功勋,党和国家专门确定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的名单,其中不乏像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于敏等当代科技巨匠。

这23人的名单代表了参与“两弹一星”研制的广大科研人员,是对整个时代科技事业的总体肯定。但是,功勋名单毕竟有限,许多为这一伟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并不在列表之列。何祚庥院士便是其中之一。

何祚庥(1927年8月24日2—),出生于上海,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1中国哲学家,自然辩证法专家,1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中国两弹研制参与者之一,12中国科协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

1951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理论教育处担任干事;1956年进入中国核工业部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1958年前往苏联莫斯科核子研究所进行学习和研究;1960年回国参与氢弹的轻核理论组,担任共产党总支部委员,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第九研究所(简称二机部九所、中物院前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3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关键时期,何院士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未进入23人的功勋名单中。

这次,何院士公开表示,他对两弹一星的贡献“比功勋名单上的某些科学家要大”。他举了钱三强和赵九章两个例子:这两位老科学家起初并未做很多具体工作,是出于情感因素被张劲夫提议加入功勋名单的。何院士的这番话表明,他希望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肯定。的确,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人不在功勋名单里就否定他的贡献。

回忆“两弹一星”的伟大进程,需要看到集体智慧和辛勤劳斗的力量。单独 个人贡献大小并无意义,反而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论战。何院士的言论可能出于个人感受,但引发公众过度解读也许与他本意不符。面对科技前辈,我们需要的是感恩之心。两弹一星代表了中国科学的高峰成就,每一位参与者都应该为之倍感自豪与欣慰。只有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才能继续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进展,以科技创新富民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