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公祭日铭记见证未敢忘记 照片墙留深痛记忆

大陆国家公祭日铭记见证未敢忘记。图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葛道荣向儿子葛凤亮颁发「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澎湃新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供)

大陆国家公祭日铭记见证未敢忘记。图为2018年12月10日南京部分大学生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遇难者名单墙上镌刻的死难者名字添漆哀思。(新华社)

大陆官方「新华视点」微信公号13日消息、今天是大陆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祭奠遇难同胞,凄厉警报声再次响彻南京上空。85年来的民族伤痛从未忘记,以各种方式努力铭记这段历史。

1987年南京首次统计,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记录在册的共有1756名。随着时间流逝,历史见证者逐年减少,目前这一数量定格在「54」。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照片墙上,每位幸存者的照片都由一盏灯照亮,幸存者离世后灯光就会熄灭。2022年以来已有7张「面孔」由明转暗。

1995年初设时,只刻有3000个遇难者姓名。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哭墙」数次增刻,长度增加了约一倍。近年来「哭墙」延长速度越来越慢,但相关研究团队仍未放弃为了让每一个同胞「找到」姓名,人们仍在努力。

纪念馆今年新征集453件(套)重要文物史料,其中包括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照片,珍贵罕见。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学者孟国祥介绍:荣第1644部队实物资料极少,照片更为少见。此次征集到相关照片60余张,填补了史料空白,有助于深化和细化细菌战研究。

1994年成立之初,注册志工仅60人。从60到22984,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高山生前常来纪念馆参加志愿讲解。他的儿子李真铭也是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他说「父亲不在了还有我」,他有责任接替父亲讲述,将历史的真实还原给观众。

这意味着他们接过接力棒,接力传承历史记忆。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她除了陪父亲参加各种证言活动,还写作出版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常志强的生活史》。常小梅说:作为幸存者后代和历史记忆传承人,我们担负着更重的使命和责任。

参加祭奠的人群中,白发老者在减少。但在传承记忆的队伍里,年轻身影越来越多。如今,南京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们,都要在行前走进纪念馆重温民族苦难历史,上好「行前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