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在台湾》九份的冬日絮语,记忆从未模糊
灯光渐亮,这里是迷人的夜九份。(作者提供)
「在无边无际的太平洋上,你会庆幸有这么一座岛屿,给你欢欣。」
交换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记忆中从未模糊的那座小岛,还会时常展现在眼前。
或许曾经的那些时日真的改变了我什么,但是记忆的坐标有多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坚定。
#据说九份的冬天,是阴雨连绵的
交换生一行几人选择了12月北上,台湾东华大学的L把台北竹围的家钥匙留给我们,他去波兰旅行。
在竹围捷运站口,看见小朋友们唱诗,看见张灯结彩的街景,一切都是热闹的。
南开大学的博士选择继续留在繁华都会小住几日,我独去九份。
台北车站的区间车穿梭于近途的城市之间,到瑞芳也只要45分钟,座位不对号,随到随走。
瑞芳属于新北市,转车去九份很方便,山路蜿蜒中,海拔开始升高。
慢慢的,鳞次栉比的古旧建筑显现在眼前。
而好运的是:一向多雨的山城竟然没下雨。
#下了车,人人都直奔九份老街
基山街,无疑是小镇最拥挤的一片区域,加之街道又窄又曲折,店舖林立其中,很难走快。好在周边的人多数是台湾人民,没有催促、没有推搡。
九份,是「小慢镇」。
都说芋圆好吃,我更爱基山街的海燕窝,它是一种海里的珊瑚藻熬制出来的胶质,加上红枣或凤梨,或只加黑糖,味道香甜清爽。
基山街出来,人群像蒸发了一样分散到小巷子。
我漫无目的地走,上坡下坡,一个拐角,看见一间二手书店,用旧木板手写「乐伯二手书店」,还画了一个箭头。
爬上小坡,看到高处一栋房子,一层紧紧咬合著绝壁,二楼墙上铺满了绿苔,跟大多数独立民居一样,庭院里装饰着小草小花,显示着主人热爱生活的小情调。
可这栋房子最「搞怪」的是:栅栏和大门只有半米高,分明一脚就能跨过去的,完全不具备防盗功能。
#九份的味道在于,依山而建的淘金者住宅区和那段历史
《悲情城市》是不得不说的电影,情侣们忙着在那巨幅电影海报前摆姿势拍照,看他们秀恩爱,简直快要「悲从中来」。
眺望远山上几十排的墓地震撼人心,长眠着的是淘金者们。
据史料记载,光绪19年在九份地区发现砂金,原本只有9户居民的小镇,涌入了大量的淘金者。日治时代,台湾人被作为劳工使用,老的弱的没有再回故土,后来埋在了山上,怎能不「悲情」。
在全台第一家电影院──升平戏院旁边,摄影师们最喜欢的竖崎路出现了。
它呈现特殊的「丰」字型,一共300多个石阶,次第而上,灯笼点缀其间,怀旧气息浓厚。
- 茶馆、咖啡店面向山外,居高临下之感顿生;
- 陶笛店、有机护肤品店可以试玩、试用,哪怕游客并不购买,店主的脸上都一直写满了「欢迎」;
- 狗狗们懒洋洋躺在路中间,只有你避它,它是不会避人的。
#天慢慢黑下来,终于还是迷失在九份的七拐八拐中
彻底找不到归路,只好走进一户人家,虚掩的门里,一位阿姨戴着老花镜在缝纫机前做着手工活,她看见我在门口张望,就招呼我进去。
「阿嬷您好,找不到路了,来问问路。」
她一听我的口音,问道:「大陆来的?」
我点点头。
「没关系,我带你走出去。但这之前,你休息几分钟,喝点热水吧。」
暖意融融,她还给我灌满了保温杯,带我走到了主路上,帮我拦到下山的车,才回去。我挥别她,也挥别九份,前往基隆。
这就是台湾,不慌不忙的台湾,快慢节奏相调、人人相亲相敬的台湾。
你发出一个声音,它倾听你的需要。
#下山时,刚好看见满山红灯笼亮起
起风了,灯光摇晃中,错落别致的民居与它的影子对话,在诉说百年前的旧年华。
往日日落后的九份,有一种苍凉感。但现在作为景点的九份,竟有种淡水渔人码头夕阳西下的温暖。
沿途的浅流里的鱼儿跳起又落下,长满青苔的山静得像幕,飞过的鸟儿像音符,上演着九份未来的剧目。(瑜锴)
(本文来源:「柚子铺聊台湾」公众号)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脸书粉专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欢迎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