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轰20轰炸机迟迟未亮相

轰20的外型几乎没有,只在宣传片「大国起飞」片尾,留下这个盖著白布的身影。(图/西安飞机工业集团)

在美国空军公开B-21突击者轰炸机,以及实现首次试飞之际,那么它的主要「对手」,中国大陆的轰20又在何方?多年以来,轰20的消息一直没有中断过,但是一直处于「只闻楼梯响的状态」。

长久以来,大陆战略轰炸机仅有一种,那就是承袭苏联Tu-16「獾式」(Badger)轰炸机而自行生产的「轰6」,从1969年可以自行量产以后,就一直是解放军空军最倚重的大型军用机。然而轰6已经明显过时老旧,难以应对新时代的战场环境,因此在2016年,解放军空军上将马晓天首次提到,大陆正在研制「新一代远程轰炸机」。

「学习对手的成功经验」,一直是大陆在军事研发领域的常用手法,因此从轰20的立项开始,外界就猜测会采用类似美国B-2轰炸机的「飞翼式」(Flywing)布局,而且这个猜测在不久后陆续获得印证。比如在2018年10月,解放军空军的一场联欢晚会上,背景的标志里有一个奇特的飞机剪影,是一个无垂尾飞机的造型,另一个特征是带有翼尖帆。

一种带垂直尾翼的轰20,出现在大陆军事杂志上。(图/SCMP)

虽然这件事似乎确定了轰20采用飞翼设计,然而细节似乎一直没有确定,因为在各种新闻中,出现了好几场版本的轰20造型,有一款的轰20模型,具有对低角度的双垂尾翼,还有一款又取消掉了双垂尾翼。到了2020年10月,中国航空工业发布的一段「大国起飞」的宣传片中,最后一幕出现的覆布白布疑似轰20的轮廓,还是没有办法确定轰20的外型。

军事分析师认为,轰20的研发可能出现问题。首先,飞行翼设计的操作系统并不容易,因为它的操作舵面很少。虽然美国B-2的服役与应用证明了可行性,但是「看别人飞,不等于自己会飞」。事实上,诺斯洛普研发飞翼部局,早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开始,1940年首飞的诺斯洛普N-1M,是世界最早的飞翼式飞机。到了1946年,诺斯洛普开发出YB-35飞翼式轰炸机,是第一种大型化的飞翼飞机,并得到美国空军的经费,希望改进成喷射式;也就1947年的YB-49,加装了8具通用动力J-35A涡轮喷射发动机。然而,在没有数位飞控的时代,这样子的飞机难以有效操作,YB-49遇到严重事故,导致多名优秀试飞员丧生,YB-49计划因此被中止,直到1970年代的B-2研发专案提出,这才使飞翼设计为大众所知。

也就是说,B-2的成功,其实背后也是持续的经验累积与牺牲才换得的,外人不容易模仿。虽然大陆提出轰20,俄罗斯也有PAK-DA轰炸机计划,都想要采用飞翼式设计,至今却都没有看到具体成果,可见其技术难度。

但是,大陆决策经常出人意表,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轰20的存在,即使它的匿踪效果不如美国B-2轰炸机,但是老旧的轰6仍然有替换的需要。说不定将来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气动外型较为保守、不再强调绝佳匿踪性的轰20。或许它仍然具有飞翼式的特征,因为飞翼部局的好处也不少,比如更好的升阻比,更高的燃油经济效率,也就有更长的飞行航程与滞空时间,这对大型军用机来说也是弥足珍贵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