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旅遊/4大書院之旅 沉浸在文化與書香的洗禮

石鼓书院位于三水交汇之处,风景秀丽卓绝。 图:shutterstock/来源

【旅奇传媒/编辑部报导】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历久不衰、日益壮大,与中华民族对于学习、阅读的高度推崇有关;《论语》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好学对于中华文化之递嬗、社会风气之和谐,起了关键作用。在风光明媚的春夏之际,正适合走访知名书院,也在古典建筑、绿树掩映中,发思古之幽情。

书院起源于私家藏书、教学的古代大学,兴起于唐代后期,至两宋蓬勃发展,历明清绵延不衰。而关于「四大书院」最被公认的说法,分别是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睢阳书院),以及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或河南嵩山的嵩阳书院。

▲岳麓书院坐落在国家5A级岳麓山风景区内。 图: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提供

│岳麓书院│

位于湖南湘江西岸的国家5A级岳麓山风景区内,始建于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九年(西元976年),晚清曾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改制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被当世学者誉为罕见的「千年学府」;1981年,岳麓书院进行大规模的5年修复工程后,在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参观。

岳麓书院是中国大陆最大的书院建筑群,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形式,主体建筑包括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两侧则有斋舍和文庙等,其中的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也是书院进行教学、举行重大活动的核心场所,南宋理学家张栻、朱熹即曾在此举行「会讲」。游客前往参观时不可错过的岳麓书院八景,是为柳塘烟晓、桃坞烘霞、风荷晚香、桐荫别径、花墩坐月、碧沼观鱼、竹林冬翠、曲涧鸣泉,而岳麓书院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书墨真迹亦可遥想古人文采。

▲白鹿洞书院内许多景点的命名,都与朱熹有所渊源。 图:shutterstock/来源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始建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约西元940年),是中国大陆首间完备的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南宋期间,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则奠定了自宋末至清初的数百年间,白鹿洞书院做为重要文化摇篮的地位,在中国大陆教育史上,留下光彩的扉页。

白鹿洞书院由5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是礼圣殿、先贤书院、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延宾馆,其他建筑则包括櫺星门、泮池(莲池)、状元桥(原称泮桥)、礼圣门和礼对殿。书院内的漱石、流杯池、鹿眠场、钓矶石等,则为游客流连的名胜之处;前两者因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因而得名;钓矶石据传则是朱熹常垂钓之处,但水浅流急、鱼类不多,明代提学副使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成为穿越时空呼应的逸趣纪录。

▲应天书院昔时风貌。 图: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来源

│应天书院(应天府书院)│

应天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原址位在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由五代后晋的杨悫所创,创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初书院多设置于幽静山林间,唯独应天书院位在繁华闹市,西元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侵,应天书院被毁,中华文化中的书院教育也随之南移,应天书院自此没落,历朝虽曾重修,却未能成功。至清朝年间曾数次修复、重建,却又在太平天国攻城时遭毁坏,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随著书院改制的潮流,应天书院的历史也至此画下句点。

虽难以缅怀应天书院昔时风华,但此院人才辈出,晏殊、范仲淹皆曾于此任教,因此《宋史》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元代赵孟瞓《义学记》记载:「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都是在表彰应天书院的历史地位。甚且,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西元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与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国子监并列为北宋最高学府,也使其成为中国大陆古代书院中,唯一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

▲依照清代建筑格局重建的石鼓书院。 图:shutterstock/来源

│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位于城北蒸水、湘江、耒水汇合处,风景秀丽绝伦。书院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五年(西元810年),以创建渊源计,它比白鹿洞书院早120多年、比岳麓书院早160多年、比应天书院早199年,开创时程上是为宋朝四大书院之首。因三面环水、地理位置独特,自古有「石鼓江山锦绣华」的美誉,可惜在1939年日军轰炸衡阳时尽毁,2006年按清代建筑格局重建。

回溯风华年代,宋太宗、宋仁宗先后赐「石鼓书院」匾额,两度获皇帝赐额,石鼓书院步入鼎盛时期,当时成为与应天、岳麓、白鹿洞齐名的四大书院,苏轼、周敦颐都曾至此讲学;而今的石鼓书院也树立「石鼓七贤」像,用以缅怀创院始祖李宽、哲学与文学大家韩愈、理学鼻祖周敦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以及李士真、张栻、黄斡。到此一游,则不可错过「石鼓八景」——东岩晓日、西谿夜蟾、绿净蒸风、洼樽残雪、江阁书声、钓合晚唱、栈道枯藤、合江凝碧。

▲与石鼓书院齐名的嵩阳书院。 图:shutterstock/来源

│嵩阳书院│

在河南嵩山南麓、今登封市北方的嵩阳书院,在当代与石鼓书院齐名。嵩阳书院本为「嵩阳寺」,为佛教场所,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西元484年),至隋炀帝大业年间(西元约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之「嵩阳观」,直至宋仁宗景祐二年(西元1035年),成为学府,名之「嵩阳书院」,北宋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曾在此书院讲学。明朝末年书院毁于兵火,至清代重修。 时至今日,嵩阳书院的院落基本保留了清代建筑布局,中轴分五进院落,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建筑多为简单朴素的硬山式屋顶造型及灰筒瓦房。

在春日漫漫、万物苏醒的美好时节,走访书院,沉浸在华丽宽广的书香底蕴中,为崭新一年带来清新气息,同时在自然环境围绕的书院中,身心皆获洗涤,与万物同享新生之美意。想知道更多大陆景点资讯,可查询「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网站或上「美丽中华」FB、IG,开拓精彩独到的旅游视野。

提供海内外旅游最新消息,「旅奇传媒」专业旅游新闻‧丰富你的视野

最棒的女性生活资讯分享,请追踪按赞「女子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