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书法家李邕含冤而死,其书法精髓藏在这一行书墨迹残卷中!
唐代的大多数书法家都是以楷书著称,张旭怀素虽以草书取胜,但是这些名家的行书好像没怎么被关注。只有颜真卿的行书被后世推崇,但是颜真卿真正的影响力其实还是在其楷书领域。所以,李邕其实可以称得上是唐代的一位行书冠军。
李邕专注行书,以行书著称,并且开先河地用行书写了很多碑文,流传后世 。对于宋元两代尤其是元代的行书影响很大。
李邕的一生官职不是太高,最终又惨死在奸臣的陷害之下,他的人生是一个不圆满的人生。一代才子却没有善终,令人遗憾。
李邕留下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碑刻,虽然都是精品,但是纯碑刻总让人感觉有点距离 ,然而在后来发现他的一部书法残卷,是珍贵的墨迹,可以直观的地体会到李邕的用笔精髓。
而他留下的这卷行书《出师表》正好可以直观的地体会到李邕的用笔精髓。 此帖现存的主要版本是无款绢本,且割裂成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其用笔自然劲健,起笔或逆锋或斜切,行笔以中锋为主,笔画主次分明且变化多端。每一笔都像是有生命的精灵,蕴含着千钧之力,筋骨内蕴,提按顿挫、方圆变化清晰可见。
它们在纸上跳跃、舞动,构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结体上,字体舒展自如,右高左低的体势欹侧而不失平衡,中宫紧凑,四外张扬,上松下紧的布局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李邕的书法从 “二王” 入手,却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他反对机械模仿,崇尚创新。在《出师表》中,这种创新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大胆地将 “二王” 的舒朗隽逸与魏碑的古朴雄浑相融合,于行书笔势中融入楷书结构,楷书笔画中注入行书意趣。这种融合使得作品既有晋人韵致,又展现出唐人 “尚法” 的精准到位。
与 “初唐四家” 那种法度森严不同,李邕以纵势、奔突和荒率来抒情达性,直率地表达胸臆,引领了当时的书潮大势。
关于此卷李邕《出师表》的真伪考证,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由于作品部分残缺且无落款,确定其作者身份困难重重。
不过,通过高科技手段对纸纤维和碳十四的测算,确定此作有着超过 1000 年的历史,这为其唐代的出身提供了有力证据。
从笔法、结字特点上与李邕其他作品对比,如《麓山寺碑》《李思训碑》等,神韵若合,即便存在一二未惬意之笔,也有人认为若非李邕所书,也是学习李邕书体的高手之作。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将其认定为李邕作品,但仍有学者持保留意见。
李邕本人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他博学多才,少年成名,历任多种官职,却因得罪奸相李林甫而含冤杖毙。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朋友,与杜甫、李白等文化巨匠交往密切,其书法作品受到他们的推崇。
他在书法领域的成就,足以让他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不同于唐代大多数以楷书著称的书法家,专注于行书,并以独特的行书风格开先河地用行书写了大量碑文,对宋元两代尤其是元代的行书影响深远。
《出师表》这一题材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诸葛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的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忠诚,通过文字传达出来,感染着无数人。
而李邕的《出师表》书法,无疑是对这种精神内涵的又一次升华。它以艺术的形式,将诸葛亮的智慧与忠诚展现得更加生动,让人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对此,您怎么看?
【往期好文】点击下方蓝色标题跳转内容详细页面!
超多的书法学习资料,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书画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