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治理疑成效差 资讯局释疑

台北市府斥资1200万预算打造台北大数据中心在2022年启用,去年解散后,业务改由资讯局数据治理中心承接至今。(本报资料照片)

台北市前市长柯文哲任内斥资1200万预算打造「台北大数据中心」,2022年启用后去年解散,业务改由数据治理中心承接,不过议员发现,数据治理中心成效开高走低,4成提案是一次性活动且集中少数单位,今年提案数更挂零,质疑政策推广不佳。资讯局表示,用过去的旧指标评估新框架,就像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不合时宜。

民进党议员许家蓓指出,数据治理中心承接大数据中心后,至去年底共执行3件专案,今年至今未有新案;若将时间拉回到大数据中心成立时,到现在总共也仅执行15件专案,对于推动持续性政策的帮助有限。

许家蓓也揭露,从预算面来看,除了在成立与施工的2020年至2021年,编列了1200万元预算最多外,去年预算为118.4万元,今年砍到仅剩49.4万元,质疑市府是否还有要继续推动大数据治理?又或是另一桩「柯规蒋不随」?

资讯局长赵式隆表示,台北大数据中心任务编组成立,是台北市资料治理的起点,历经1年的实证期,成果已足以作为政策聚焦的评估依据,也按照原计划让大数据中心功成身退。

赵式隆强调,资料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政策必须跟随技术滚动式修正,综合考量比较利益原则、财政纪律与管理效率,台北市的资料治理策略已从「量」走向「质」,从「政策研究」走向「系统开发」,从「独立封闭」走向「共创开源」,以旧指标评估新框架,就像是「拿明朝的剑斩清朝的官」,有点不合时宜了。

资讯局表示,以大数据中心建置、作为推广台北开放资料应用的「台北城市仪表板」为例,现在皆可延续应用在各项活动,不只减少重复开发成本,也可藉仪表板发挥数据应用的成效;每年的预算编列视设备更新或维修而异,今年度主要是维护场地软硬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