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失竊記:消失的庫房珠寶,與殖民歷史的文物返還爭議

图/美联社

【2023. 8. 17 英国】

大英博物馆失窃记:消失的库房珠宝,与殖民历史的文物返还争议

「大英博物馆再度遭窃,是监守自盗或『文物返还』...?」世界最知名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在8月16日公告馆内的收藏品失窃,并且已开除一名涉嫌窃盗的员工。根剧馆方的说法,丢失的藏品是存放在库房中并未展示、珠宝一类的小型物件,年代从西元前15世纪到近代的19世纪都有,但具体丢失的数量多少?又是哪些文物品项?大英博物馆并未多作说明,仅表示全案已通报警方调查中。这不是大英博物馆首次发生失窃,过去还有2011年卡地亚钻戒案、2004年中国珠宝案、2002年希腊雕像案,相关事件也扯上了殖民劫掠、文物返还的争议。

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在8月16日发出公告,表示「发现收藏品遗失、被窃盗或损坏,一名工作人员已被开除」,馆方表示目前已通报警方进行调查,同时启动紧急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也针对馆内收藏品保管进行对策检讨。

针对失窃的藏品,馆方并未交代太多细节,仅表示种类包括黄金珠宝、宝石、半宝石、玻璃等小型物件,这些失窃文物的时间跨度,从西元前15世纪到近代的19世纪都有,但并未公告具体遗失的数量、文物名称、以及失窃的时间点。

这些失窃物件在近年都没有公开展览过,平时存放于库房中,提供馆方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用途。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库房戒备森严,进出有权限的限制和申请流程,因此如果「无故遗失」,推测的可能性之一是内部人员所为。

图/美联社

虽然馆方同步表示「开除了一名员工」,但这名员工的身分、负责的工作项目、以及具体涉案情节为何?同样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因此尚未能推断该名员工是否为监守自盗的窃贼本人、或是因为安全管理失职;馆方只有补充说道,全案已由伦敦警察厅介入调查中,且「嫌犯尚未被捕」,并会尽力追回遗失的文物。

「这件事非常罕见,我们极为重视馆藏文物的保管。」现任大英博物馆馆长费雪(Hartwig Fischer)在公告中如此表示。在这份公告里,有馆长费雪以及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欧斯本(George Osborne)的官方发言,但也仅是以官方态度作出对外回应,欧斯本承诺馆方未来要做的三件事项:(一)找回失窃文物、(二)找出方法预防类似事件、(三)用尽方法加强安全管理、典藏纪录,以确保事件不再发生。

预计在2023年底之前,大英博物馆将针对失窃与安全管理问题,提出一份检讨和对策报告。

实际上这并非大英博物馆首度有文物遗失,最近一次是2017年时公布,馆藏的一枚卡地亚钻戒就不翼而飞,这是在现任馆长费雪于2016年新就任后不久爆出的事件,而且根据当时馆方的说法,早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直到2017年才由馆方对外公开。

这枚卡地亚钻戒由匿名人士捐赠给博物馆,价值75万英镑(约新台币3,000万),当时都还在库房进行维护和研究中,并未公开展览过;在当时馆方的检讨中,也怀疑是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并对外承诺要强化安全管理、严防类似事件再度发生。没想到事隔多年,就在馆长费雪即将于2024年卸任之前,又一次发生库房馆藏珠宝失窃案。

2015年查尔斯王储参观大英博物馆。 图/美联社

图/路透社

另外两件大英博物馆失窃案,则是发生在展览区:2002年希腊大理石头像、以及2004年中国珠宝的两起盗窃案。

2002年失窃的希腊大理石头像,年代约在西元年6世纪,在19世纪时成为大英博物馆收购的藏品之一。2002年7月,放在展览室中、原本固定在底座上的头像遭窃,而后便下落不明。2004年的中国珠宝,则是存放在展区的柜子里展示,结果遭到窃贼撬开后搜刮,总共有10个物件被盗,包括唐代青铜镜、以及横跨唐代到明代之间的物品(耳环、发夹等)。

此类窃盗案不仅暴露大英博物馆的安全管理问题,影响馆方形象之外,长年来对于博物馆的「不义馆藏」问题——批判大英博物馆劫掠文物、殖民主义的历史,也有呼声要求这些文物应当返还,种种争议也在类似的失窃案发生时,让馆方颇为尴尬。

那么这一次2023年的失窃记,会不会和近年文物返还争议有关?有调查相关的知情人士向英国《每日电讯报》透露,遗失的物件都尚未公开展示过,目前已知失窃案「与任何意识型态或政治主张无关」,并未涉及文物返还运动。

大英博物馆馆长费雪的任内,就处理了不少关于文物返还的案件,而这也与费雪个人的研究专长领域有关。例如2018年,博物馆就将大批的伊拉克地区文物交还给伊拉克政府(参阅:〈文物大掠黑历史:英国交还伊拉克「走私古文物」〉)。近年来,馆方也试图在殖民历史、帝国主义的议题上,用展品来回顾、检视这段被认为黑暗不义的过往;而民间也有人发起「不舒服展览」活动,以批判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大英博物馆的收藏。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展出当代雕塑家Ron Mueck的艺术作品。 图/欧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