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无界生态!《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这家企业

8月27日,《经济日报》重磅推出万字长文《海尔无界》“头版头条+整版”集中报道一家企业,它到底有什么秘诀值得借鉴。

从海尔创牌之初的举步维艰,到如今成为引领全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文章深入剖析了海尔四十年间不懈探索、持续创新的非凡之路,以及前瞻性的战略视野与未来愿景。

这不仅是对海尔发展的一次全面展现,对其持续创新能力和前瞻思维的深刻洞察,更是为行业创新变革提供了参考标杆。

坚持长期主义,打造自主创牌

《经济日报》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海尔始终坚持长期主义——自主创牌,拒绝成为跨国公司的代工厂。

但自主创牌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从1991年开始批量出口,到2016年实现海外市场的盈亏平衡,海尔用了整整26年的时间才将这条路走通。

这26年间,海尔不断投入资源,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这种坚持不仅让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中稳居领先地位,更为其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赖与尊重。

目前,海尔已连续15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其中,冰箱、洗衣机、酒柜、冷柜等品类均连续10年以上成为世界第一。海尔成功进入200多个国家个地区,服务着全球10亿+用户家庭。

坚持人是目的,持续创新实践

海尔的创新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

《经济日报》详细描述了海尔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方面的成就。技术创新方面,海尔不仅突破行业技术难题,还引领行业标准的制定;产品创新方面,海尔始终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研发,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组织创新方面,海尔通过推行“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战略,打破了传统科层制的束缚,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创业潜能。

海尔的创新实践告诉我们,所有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人”。正如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所说:“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离开人的需求,创新就失去了方向。”

以人为目的,海尔在面对欧洲能源危机,当地用户需要更加节能的洗衣机时,通过全球协同研发,创新推出了X11洗衣机,比欧洲A级能效标准还节能50%;针对巴基斯坦人喜欢用毛毯、穿大袍子等,海尔洗衣机专门增加了“毛毯洗”程序;考虑到日本家庭厨房空间比较狭长,海尔设计了宽度仅54cm的大容量三门冰箱等。

坚持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

如今,海尔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家电品牌,而是一个集智慧住居、大健康、工业互联网等多产业为一体的庞大生态体系,通过向新质产业延伸,海尔正不断拓展企业的边界,构建了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

例如,海尔通过战略入股上海莱士血液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举措,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更加完整的生态体系。而且,海尔还依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了从家电制造商向生态企业的转型。

“以无界生态共创无限可能”,《经济日报》还阐述了海尔的新愿景和做法。外部,海尔打破行业边界,与全球各行业、各领域、各品类的企业合作;内部,海尔创新“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发挥人的最大价值。此外,海尔还拆掉企业的围墙,鼓励外部人才在海尔的平台上创新创业。

这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开放共赢的理念,不仅提升了海尔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也获得了行业的一致认可。目前,海尔连续六年作为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蝉联“凯度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可以说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路径。

从“中国海尔”到“世界海尔”,海尔书写了商业传奇。回顾海尔40年的创业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海尔的成长史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辉煌史,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缩影与典范。在此过程中,海尔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中国制造的魅力,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

“读懂了海尔的过去和今天,我们就更加相信海尔的未来。四十而不惑,海尔更可期。”未来的海尔,将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