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物哀
黛玉物哀。(图/读者杂志提供)
黛玉的审美情趣,很有日本「物哀」的味道。
日本境内美景众多,常常让人感受到诗情画意。但日本又深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所以日本人有一种深深的「物哀」意识,这是一种生死观,也是一种审美意识,讲究瞬间美,悲与美相通。
画家画黛玉时,往往选择她行为艺术式的葬花场景。爱花惜花之人不罕见,但一般人也不过如宝玉一般要把落花撒在水里,但黛玉怕流出大观园的落花汇入污水,花魂被糟蹋了,所以她做了一个花冢,把落花扫了,装在绢袋里,拿土葬了,任其随土自化。
黛玉和湘云中秋夜联诗,湘云由眼前所见而灵感一现,说出「寒塘渡鹤影」的佳句,黛玉就有「冷月葬花魂」的绝句等着她。如果说湘云的佳句是偶得,那么黛玉的则是浑然天成,是她的心声。
日本人也爱残冷之月、爱落花,因为他们认为残月、落花潜藏着一种能增加美感的哀愁,这种生命无常的悲哀带来的是强烈的美感,这是「物哀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去蘅芜苑的路上,宝玉嫌败落的破荷叶可恨,问怎么还不让人拔去。林黛玉却说喜欢李商隐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日本物学研究会会长黑川雅之认为,日本物质文化里的「假」字,也有「借」的意思,是指不去抗拒、顺势而为的美。体现在生活用品上就是,当茶室的土墙上出现裂痕,人们绝对不会把它修葺一新,而是尽量保留修复后的痕迹,因为修复后的色差有一种特别的美感。留有茶垢的茶碗,会被人们适度地清洁,但不能彻底地清洗干净。庭院里的落叶不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而是要让人静静享受落叶点缀在青苔上的乐趣。
黛玉就深谙这种顺势而为的美。她自己选定的住处是潇湘馆,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她在潇湘馆里读书、弹琴、沉思、流泪。
日本文化里还有一种理念,那就是保持朴实的本色之美,面对自然时应保持谦卑的心态。没有刻意的人工干涉,才是与自然之美相协调的真正创造,也是人类对大自然无条件的朴实的信赖。在这一点上,宝钗的蘅芜苑就很有日式老房子的风格。
宝钗正是以「无为」来最大限度地让蘅芜苑保持自然状态。蘅芜苑外观「清厦旷朗」,院内布满异香扑鼻的奇草仙藤,宝钗让房间「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来呼应那些奇草仙藤的异香和独特韵味。
回到自然,回到质朴的生活本身,才能发现美和乐趣。
(月照林/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红楼未完,人间有戏》一书,图/刘璇)
本文作者:陈艳涛
(本文摘自《读者杂志9月号》)
《读者杂志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