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日新增破万!广州疫情,要做好准备了

文\熊猫的熊

广州的感染数据还在持续上涨,到11月17日新增本土255例,无症状8989例,算上986例无症状转确诊,广州的单日新增感染正式突破了一万例。

广州是一线城市,是全国城市发展、治理的标杆之一,单日感染数据破万后,它接下来的防疫政策走向,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01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可以看下感染数据的增长趋势。

广州本轮疫情日增病例数,自11月5日开始增长,11月10日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这两天,无症状单日都在8000多例以上。这样的数据增长,符合当地“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疫情”的判断。

我们讨论二十条,讨论防疫政策的优化,都是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下——奥密克戎的传染力相当强悍。广州的今天,和当时的上海一样,通过数据直观呈现了其惊人的传播力。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调整防控措施后,石家庄新增感染者3天下降近八成”。石家庄的新增感染数据下降,取消全员核酸是一个重要因素。测的少,发现的自然少。

广州虽然也没有采取一刀切封城,没有全员核酸,但根据公开信息,以区为单位的大规模核酸依然在进行,公共场所也要查验,所以核酸出来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的感染情况。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基本可以放弃把病毒彻底堵死的幻想了,尤其是适当放开管控措施之后,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很多都要面临一轮以“万”为单位的大面积感染。

02

当然,哪怕政策转向的信号明确,面对放松后可能到来的大面积感染,地方在具体迈出那一步时,还是会有各种犹疑、观望。二十条不是铁板一块,具体执行还是有不小的操作弹性。

那么,接下来它们会对标石家庄,还是对标广州?大概率是后者。这正是我前面提到,广州疫情处置会成为风向标的重要原因。

首先,在全国的防疫体系中,大城市,特别是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是最重要的关口。正是因为太重要了,所以总体的防疫决策,会重点考虑它们情况。

在石家庄勇敢的突破之后,网上有很多人调侃,如果是好事,会先落到石家庄头上?石家庄能够迈出一步,确实谁都否认不了一个事实——它的实验成本相对更低一些。

你能想象,广州突然像石家庄那样放开吗?恐怕很难。广州的人口基数大,常住人口超过1800万人,而且人口相当密集。

重灾区的康乐村等城中村,密密麻麻的人,大量的握手楼,一个城中村就是数万甚至数十万的人口。从之前的严格管控到突然变松,政策尺度的变化过大,会带来很高的风险成本。

这种风险不仅仅是医疗资源挤兑,或者重症、死亡的上升,还包括政策变化引发的社会管理的各种混乱等等。

而且,广州如果大胆放松,影响的不会只有广州。它本身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出入境口岸城市之一,人员流动频密。广州大调整,是真正意义上的牵一发动全身。

03

其次,这两天关于石家庄的报道很多,大家应该都看到了,在调整防疫之后,当地很多人反而有一些无所适从了,觉得丧失了安全感,对不确定性感到担忧。

防疫政策从紧到松,需要有个克服恐慌的心理建设过程,要重新调整对病毒的认知。所以这决定了,大多数城市还会给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窗口,来做放松前的准备工作。

一言以蔽之,石家庄是吃螃蟹的,真正代表基本面的,代表下一步走向的,还是广州之类的城市。

其实不难发现,石家庄的这场大型实验,进行了四五天,哪怕舆论场有很多鼓励,但真正跟进的大城市少之又少。

本轮疫情中感染多的几个城市,广州、重庆、郑州等,光不再查验核酸,就没一个城市敢学习。说白了,城市的规模越大,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越高,决策就会越慎重,越保守。

也就是说,接下来各地不会像石家庄那样大胆,那样激进,它们多半会选择广州的策略,比如取消了全员核酸,但是公共场所还是会查验。总之,小步缓慢过渡。

对绝大多数城市来说,在发生大规模感染后,学习广州,会比学习石家庄更安全。这种对标一线城市的做法,不仅在防疫层面有体现,在楼市调控等领域同样如此。

另外,大家回忆一下,当时常态化的全员核酸,是从哪些地方开始的?不是石家庄,不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城市,正是深圳等大城市。

所以,广州模式,而不是石家庄模式,可能是真正意义上防疫调整的一个重要参照:

一方面,广州出现的大面积感染,如单日新增破万,接下来很多地方都要来一遍;另一方面,广州接下来怎么走,大概率会给未来全国各地打个样。

这并不是否定石家庄的突破价值,而是就形势说形势,毕竟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从来都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使命,有的负责吃螃蟹,有的负责挑大梁……

不要指望突然彻底放开,也不要以为,还会一直严管严控。防疫政策的调整,本身就是形势使然,有序松动是迟早的,说白了病毒太强,我们耗不起了,必须集中精力办事。

所以对此,最好提前做好准备,心理上要减少恐慌,如果实在害怕,那就在物资上有更充分的储备。像我所在的城市,很多区域还是24小时核酸,但这两天小区很多人都开始讨论屯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