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距今约5000年大墓被发现了,网友:我国历史又要增加几页
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这是众所周知的,但5000年也只是一个概述而并非准确的年份。
随着更早的遗址被发现,中国的历史长度还在延伸。
如今又在河南发现了距今5000年的大墓,这座墓葬拥有无数的陪葬品,规模之大凸显了墓主地位的显赫性,也为历史学家探究中华文明提供了更关键的证据。
为此网友不禁调侃道:我国历史又要增加几页咯。
一、河南厚重的历史
河南有着大面积的平原,是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因为紧邻着黄河,不缺水源,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聚集。
在古代,河南这块地方就被称为中原。
自古以来统治者要想一统中国,就必须要掌控中原,这也让河南成为了多个朝代的政治中心,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和遗址也是数不胜数。
追溯过往事迹就会发现河南有着洛阳古都,还有着安阳的殷墟遗址,亦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地区。
前前后后有超过20个朝代在河南建都,这也就注定了河南是研究历史的人不可回避的一个地方。
丰富的文化积淀让河南的历史研究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在河南发现的各种遗迹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历程,展现了中国人在不同时期的各种成就。
二、5000年大幕的发现
2021年底,河南永城王庄为了治理坑塘,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葬,由此王庄遗址出现在世人眼前。
经过初步验证,考古学家认为王庄遗址应该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重要遗址。
因为此前黄河多次改道和泛滥,王庄这里有了层层的河沙淤积,以至于这里的遗迹才会被长时间封存于地下,直到了21世纪才显露在人前。
为了进一步勘探这里的遗址,2022年河南永城市的文物局就开始行动。
之后初步判断在苗桥镇曹楼村,有一块总面积接近12万平方米的遗址。
在2023年,各方的历史学家组成了一支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这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王庄遗址的面貌也渐渐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庄遗址历史久远,其上已经覆盖了5个阶段的地层堆积,最远的一层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时期。
大汶口文化距今已经有5000多年,主要是分布在黄河下游一带,以前相比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在考古界的名声并没有那么大。
但随着王庄遗址的逐步发掘,大汶口文化所拥有现实和证据也越来越多。
这不仅让史学界开始重新认识大汶口文化,也让王庄遗址的重要性大幅度提高。
在2024年3月22日,河南省的王庄遗址成功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界之所以重视王庄遗址,也是因为此次从王庄遗址中发掘出了很多玉覆面等礼器。
这些礼器都是在封建时期极具特色的一些物品,这表示着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可能就已经有王权形态。
在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大汶口文化不发达,甚至觉得大汶口文化还是以聚落的形式在生活。
如今的随葬品却证明了大汶口文化,在整个中华历史中已经有了王国的雏形,丰富的随葬品也表示,当时葬在此处的可能是国君级别的人物。
这次遗址的发现意味着以后在史学界大汶口文化,不仅有着聚落的形态,而且社会阶级也初具规模,在学术研究上价值更大。
现在的王庄遗址还在不断的挖掘过程中,而随之出现的一系列文化墓葬,也让中华文明越发具有底蕴。
三、大墓现世的影响
在2024年10月份,王庄遗址又有一座特大型的墓葬被彻底发掘出来。
为此考古专家还专门在永城召开了会议,这也证明了考古学界对于王庄遗址的重视。
在这次会议上,专家们也简单阐明了如今王庄遗址的发掘进度。
最新被发掘出来的特大型墓葬M27大墓的基本情况,也开始为人所知。
经过考察,已经确定M27大墓距离现今也已有千年,依旧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
这座大墓及其规整,不仅有棺椁,陪葬品也异常丰富。
除了有陶器、玉石等之外,一些骨器也曾出现在墓葬之中,颇有一种文明与野蛮的交织感。
此次墓葬的发掘也再一步证实,中华文明早期的王权形态由来已久,这也为史学界提供了研究的全新样品。
从这座大墓的规模来看,专家推测这座大墓应该属于5000年前的一位国君级人物。
因为从墓葬中出土的还有玉钺,玉钺就是一种古代的玉器,从表面上来看,像是一个大石斧、上面多有穿孔。
玉钺不仅出现在大汶口文化时期,在商代和西周的时候也比较流行。最初这种工具确实是可以被当做武器来使用。
但是在良渚文化时期,玉钺就已经成为了专门的礼器,不再强调其实用性,反而会更强调其象征意义。
玉钺一般是高层人士掌握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其地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可以用来指挥军事活动,也象征着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尊严。
换句话说,中国古代的玉钺特别像西方国家手里的权杖,是一个上位者权威的证明,在那个时代手握玉钺就意味着首领手握君权与神权,不容挑衅不容侵犯。
除此之外,墓葬中出现的石圭也是一种重要的古代礼器,一般帝王或者君主在祭祀的时候都会持着石圭。
石圭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也大多是采用玉器制造,起源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的石斧。
石圭也象征着权利和地位,一般古人对于这种礼器是抱有崇敬心理的。
墓葬中出土的玉钺和石圭,也证明了当时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初步的社会分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这也大大改变了史学界对于大汶口文化的认知。
三、遗址考古的进展
随着考古学家对于遗址的一步步挖掘和探索,更多的东西也开始现于人世。
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初步确定了该遗址的范围,这一块遗址总面积应该是超过了60万平方公里,应该是一个史前的大型聚落,王庄遗址就是在这块遗址中比较核心的一个部位。
王庄遗址的墓葬分布很密集,而且还会采用特定的礼制进行下葬,不同级别的墓葬,下葬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不难看出在当时的社会,人们已经有了初步的等级区分。
超大型的M27大墓已经达到了1平方公里,和小型的墓葬可能还不到2平方公里。
等级高一点的墓葬,陪葬的玉器也比较丰富,而小型的墓葬则仅仅只会陪葬一些陶器,这也展现了社会群体分层的一种现象。
随着发掘出来的东西也越多,王庄遗址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也越发明显。
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也有壶鼎等一系列器物,它们有着明显的大汶口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在遗址中出土的一些红陶罐又体现出了仰韶文化的显著特征,出土的一些玄纹壶又带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的特色,这意味着这片遗址可能融合了多种文化因素。
丰富多彩的器具凸显王庄遗址的文化的独特性,也表示在整个大汶口文化系统中王庄遗址的特殊。
王庄遗址按照目前史学界的划分来看,处于大汶口文化的最西端,这意味着在次遗址的周围,还有一些小的聚落。
而且根据已有的证据可以推测,此次发掘出来的遗址,在当时已经属于比较发达的一个古国。
按照时间线来看,王庄遗址在大汶口文化系统中也属于早期,这就意味着在早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已经具备了较为发达的文明。
而在过去史学界普遍认为大汶口文化不发达,王庄遗址的这一发现就打破了此前的观念。
随着王庄遗址的考古程度不断加深,以往的一些认知甚至有可能完全被改变。
现在的王庄遗址出土的东西越来越多,也就已经证明了此处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大熔炉,这个多元文化又在这个地区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
这也证明了中华文明一直以来的连续性、包容性和统一性。
在接下来的考古工作中,专家们可能将更多的目标放在于寻找此遗址的一些居住址或者附近的一些聚落,甚至还有可能考察是否曾经有过城墙,这一系列考察都会让中华文明史变得更加丰富。
结语
王庄遗址只是考古界的重大发现,也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一个证明。王庄遗址的出现向人们展示了文化交流的历史,也让后人意识到文化与文化之间并非对立的,而是兼容并蓄的。
现在我们考古除了要认知历史,也是希望能够从历史中有所感悟。
如今我们日常所做的一些小事,或许在5000年之后也将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