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移动冲击A股一哥

2021年1月7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集体低开,并持续下跌;次日,依然下跌,连续两日下跌了15%以上。

暴跌的催化因素,是纽约交易所再次决定对运营商启动退市流程。而这场下跌趋势,源自2020年11月12日,美国政府颁布行政令,禁止美国任何主体购买清单内企业。而三大运营商正在清单中,自行政令起,一度下跌了35%以上。

两年过去后,那些被迫或主动卖出运营商仓位的投资机构,也许肠子都悔青了。自1月8日最低点以来,三大运营商基本都取得了一倍以上的涨幅。中国移动更是在4月17日盘中,总市值一度超过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值一哥”(不料,临近收盘时,茅台悄然发力,以微弱优势护住了地位)。

从“被抛弃”到“当一哥”,运营商发生了什么变化?或者,投资人看运营商的眼光,发生了什么变化?

业绩稳定的真香

对于大体量的运营商而言,业绩肯定是评价的重要因素。过去五年,运营商的收入、利润增长相对平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太受投资者“待见”,投资人更愿意寻找有“突飞猛进”的公司。

但所谓,乱世 买黄金, 盛世藏古董,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环境下价值也不同。而运营商的稳定,在疫情期间就显得颇有吸引力。自 2020-2022 年,收入、利润都实现了平稳的增长。其中,中国联通的收入增速更是创下了近 9 年新高,净利润也创下了上市新高,增速达到了 15.8% 。

平稳中还带增长,市场激动地又要祭出 DCF 大法,一朝算到 2050 年。

运营商的经营改善,有降本的方面,主要是在资本开支侧。折旧摊销、网络建设运维成本,占运营商主要成本费用的60%。而据研究报告显示,5G资本开支的首个高峰也许即将过去,后续资本开支会较平稳;而基站的共建共享,也降低了折旧压力。

运营商是通信基础设施服务者,3G\4G\5G的资本开支并不小,而且也成为产业链发展的源泉。这是国企的责任,而且也成就了众多ISP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但如果在5G时代,依然只沦为“管道”,虽然开支高峰过去了,但也算不上什么吸引力。

所以,更具吸引力的还是在于增长。主要是数字化业务,尤其“云服务”的增长。

在2010年逐渐兴起的数据中心建设热潮中,运营商的带宽资源、机柜,也都是行业领先的(毕竟是总骨干网的建设和运营方)。但当时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宽带、租赁机柜等形态为主,毛利率相对有限;但中国电信依然是。

但自从云计算形态成熟,尤其出于安全合规等角度而兴起的政务云,给运营商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2年三大运营商云业务均有翻倍增长,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分别实现收入579亿元(同比增长108%)、503亿元 (同比增长108%)、361亿元(同比增长121%)。天翼云的公有云IaaS 、IaaS+PaaS市场份额位居行业前三,2023年收入指引继续翻倍达到千亿元。

同时,移动旗下的中移信息、电新旗下的数字智能科技、联通旗下的联通数字科技等公司,也会继续推动公司数字化业务发展。2022年,产业数字化业务在三大运营商的收入占比、主营业务贡献度都相继提升,这两个指标,移动为12.5%、46%,联通为22%、68%、电信为27%、60%。

简单总结运营商的业绩,就是“四点”:少花点、多挣点、稳定点、持续点。但如果做个归因的话,业绩在冲击“一哥”的路上,占比并不算高。带劲儿的,还得是拔估值。

估值拔升的真爽

2022年11月初,联通率先在15个交易日内来了一波50%的拉升,而背景正是关于估值的讨论。相关领导在论坛讲话中称“要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资金敏锐捕捉、市场随机而动。

而在11月底,中国联通董事长也表示“过去20年的估值模型已经无法再精准地反映出5G时代,特别是数字经济时代运营商的真实投资价值。估值模型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重塑”

运营商拔估值看来也是箭在弦上。

当然,拔估值并不是闭眼狂奔,有看得见、算得清的驱动力;也有看得见、暂时算不清的展望;以及暂时看不太清的想象。

看得见、算得清的,有运营商同行估值对比。比如我国三大运营商经营规模也属行业前列,但PB估值却低于同行。全球头部运营商PB均值为1.84倍;而即使在3月初,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PB估值也分别为1.42/1.35/1.19倍。依然有提升空间。

看得见、算得清的,还有云服务同行估值对比。三大运营商云业务规模并不小,增速也很高,如果按照传统业务估值,确实也不合理。中国联通高管在沟通会上就表示“以当前云计算厂商4到8倍的市销率估值”,依然有不错的提升空间。

看得见、看得清的,还有分红提升带来的吸引力增加。中国移动、电信都相继表示,未来几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会提升至当年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的70%以上。分红改善,在传统估值理论中,是一个重要的估值提升路径。

而看得见,但暂时算不清的,主要是“数字经济”相关的估值提升。多家券商分析师都认为,运营商数据价值需要重估。

报告认为,运营商具备数据产业链端到端的优势。手机号卡、物联网等终端,可以产生大量用户、业务数据,而且是真实、高频、多样性,可以在合规约束下进行挖掘的高质量数据。

同时,拥有IDC中心、云计算业务,以及大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挖掘。

中国移动的梧桐大数据,是集资源、数据、工具、运维、安全等服务为一体的大数据能力开放平台;电信旗下的“星汉大数据和 AI 平台” ,提供 PaaS 到 SaaS 服务。联通大数据研发了“智慧数开发平台、数据资产管理平台、数据科学研 发平台、算力平台、智能运维平台以及安全保障平台”六大平台。

可以说,运营商构建了完整的体系,然而,数据如何估值,依然是个难解的问题。而一个认可的答案可能是,数据只是能力,转化为云或AI等其他数字业务后,再估值。

暂时依然看不到业绩、但空间很大的角度,主要是ChatGPT大火而带来的AI浪潮。

中国电信高管表示“公司可以为生成式AI创业者提供算力服务,天翼云初步具备了可以为千亿级参数大模型提供算力的能力。第二,中国电信在产业AI下功夫,计算机视觉上,AI检测上,积累了核心算法200多个,长尾算法5000多个,公司AI研发人员400多人。”

假设未来AI会融入各行各业,那么,作为通信甚至云、算力基础设施的运营商,显然业务和估值也会得到改善。

所以,在中特估、云计算、AI、算力等等热点词汇下,运营商也迎来了拔估值之旅。

这次不一样?

在A股流传着一则咒语,股价超越茅台的都“没好下场”。

1999年519行情中,亿安科技成为首支百元股,随后便遭遇公司被查、股价暴跌、操盘手离世。2007年超级大牛市中,中国船舶超越茅台,成为股价一哥,没想到这个价格却成为了历史大顶,甚至一度还被ST,股价为当年20%。

2010年4月,创业板老将神州泰岳,股价超越贵州茅台,登顶王座。却不料没多久飞信的发展便陷入停滞,公司几度努力,迄今,股价依然低于上市价格。

也许是觉得单打能力不够,2015年,创业板开始组团超越茅台,安硕信息、中文在线、金雷风电、全通教育等等均坐过股价第一高宝座。可惜,人多未必力量大。

安硕信息仅用5个月,股价就从64元上涨至450元,成为A股第一只迈入400俱乐部的股票。但随后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股价暴跌。而中文在线2018年业绩暴雷,巨亏15亿。其余两只股价也是连跌不绝。

但是,这说的只是股价超越茅台。如果是市值,会不会不一样呢?

其实,在拔估值的因素中,还有一个行为金融学方面的逻辑,那就是“机构对时代的押注”。

2016年起,一方面海外资金加大对中国投资,另一方面消费新浪潮袭来,因而,机构大部分重配白酒茅台等;2019年起,电动车浪潮袭来,机构则重配电池宁德时代等;那么,走来的数字经济时代,机构是否会重配运营商呢?

目前来看,机构的配置并不算高。这其中,睿远基金是比较早在报告中披露持有中国移动港股的机构;而卖方的招商通信梁程加、余俊团队,天风证券唐海清团队都对运营商进行了良好的跟踪研究。很巧的是,这两位分析师都是北邮校友。看来,还是通信人对通信更有感情呐。

2013年后,微软借助云浪潮,市值不断增加,实现了“大象奔跑”,而中国版的大象,又会如何奔跑呢?毫无疑问,想要跋涉到更远的地方,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有坚实的骨骼、肌肉和耐心。

投资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长期却是一台称重机。押注时代,似乎是一个偏博弈的角度,却又是一个看未来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