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资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轻的电影节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全新回归无疑是年度重磅事件。创立于2018年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以得天独厚的岁末档期,令国内绝大部分电影节展艳羡不已的选片尺度和对烟花和星光都不吝投入的真金白银而占据风口浪尖。在告别过去的争议之后,海南节在今年终于重装出发。
海南节的回归无疑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意味着由北京、上海、平遥、丝绸之路、金鸡、海南组成的国内国际电影节展阵容实现重组,单纯在官方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层面,也终于恢复到了北京 (4月) 、上海 (6月) 、丝绸之路 (9月) 和海南 (12月) 的日历上来,一年到头,从北到南,各有看头。
要知道,平遥、FIRST、金鸡都并非“电影节”,而长春等节展则并不突出国际属性。
海南节的可贵一方面在于它从定位上讲是正儿八经的“国际电影节”,另一方面更在于就今年展示的片单来看,“金椰奖”主竞赛单元+短片+展映影片的总数达到了140余部的量级——
这意味着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选片规模上虽不及北京和上海,但至少是与丝绸之路电影节比肩的国内第三大综合性国际电影节,它的吸片和吸睛能量都不容小觑。
但以上还不是全新出发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最值得关注的变化。今年海南节的片单一经公布,无论在影迷当中还是业内都是有口皆碑,它大胆而新鲜,每一个单元都值得细细研究。
这一切背后都原自令本届电影节有着脱胎换骨效果的一项新举措——海南请来了资深策展人、学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迅老师担任展映单元的艺术总监。
李迅老师不仅是学者、资深电影策划,还曾担任国内外多个电影节选片人、评委,是北京国际电影节XR单元发起人,多年来一直对海内外电影艺术发展有着全面而前卫的把握。
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看看,在李迅老师的带领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到底有哪些全新升级。
“新”的概念贯穿策展选片
全新单元令人眼前一亮
过往的海南节展映片单有着独具海洋风情的好听名字,如“天涯海角”、“采珠拾贝”等。单元名固然悦耳,但很难直白地传递各单元的主旨,有容易削弱单元立意的风险。
今年的单元架构和命名方式更加清晰。「首映」和「致敬·经典」这些常规单元不说,其他新作依照主题划归进入「成长之痕」「午夜惊途」「女性篇章」「音浪纪元」等单元,无疑对媒体、观众和参与者都更加直白、友好。
两个核心新片单元中,「海上明月」展示年度令人瞩目的亚洲新导演作品,包含年初柏林全景单元的《懒猴从不哭泣》和论坛单元的《虎腹之中》、也有小有名气的《所有忧伤的年轻人呢》《家庭简史》以及平遥藏龙单元最佳影片《喀斯特》和不久前东京国际电影节收获不俗口碑的《失踪儿童录像带》。
「天涯海角」则展示海外跨类型影片和电影节获奖作品,一举将黑泽请的《云》、亚当·艾略特的《蜗牛回忆录》、弗朗索瓦·欧荣的《何日秋再来》这样的“大师新作”和还有柏林论坛费比西奖获奖影片《人类冬眠计划》和戛纳一种关注单元入围影片《村在天堂边》的中国及以上首映收入囊中。
纵观本届选片,“轻经典,重新作”的方向非常突出。除了「西班牙电影周」、「致敬·经典」以及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而策划的回顾专题,其余全部都是过去1年内的国际最新力作。即便是「致敬·经典」单元的8部作品中,都有3部2024年的影史纪录新作。
新作方面,最重磅的要数「首映」单元中的《孤寂午后》。导演阿尔伯特·塞拉前作《岛屿上的煎熬》曾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引发观影热潮和激烈讨论。这次海南将他刚刚在圣塞巴斯蒂安摘下金贝壳奖的《孤寂午后》邀来,供国内首批影迷尝鲜。
在创新角度,不得不提的是本届「焦点影人」的大胆选择——「Omnes Films」。「Omnes Films」是一个主要活跃于洛杉矶的独立电影创作集体,以新颖的电影语言,不落俗套的突破性叙事风格著称。这个小组在一年之内便推出了四部长片,而此次海南将一次性呈现包括口碑作品《高弧慢球》《塞壬拓扑学》在内的8部Omnes影片。
这个出人意料的「焦点影人」彰显了海南在选片上的前卫视点。而这个单元的稀缺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满是美国独立电影的主题,只有在规模以上国际电影节的大盘中才能够扎实落地。海南节此举,前无来者,意义非凡。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片单
朝向世界的选片
将中国故事融入世界语境
2024年是中国和法国建交60周年,全国各大电影节展和艺术活动都先后策划法国影展。当“中法60”这道题来到最后一答,海南节交出了「朝向东方:法国华题电影百年特展」的答卷,集中展示了一组法国电影创作中的中国故事。
这个策划不仅角度非常别致,选片上也没有受制于导演本人的国籍,反而进一步凸显法国/法语电影的海纳百川,6部片每一部都来头不小,诚意十足。
荷兰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风的故事》、G·W·帕布斯特的《上海演出》都是大银幕不常见的名家作品。《东方巡查记》是雪铁龙车队系列迅游纪录片中的一部,反映了上世纪20-30年代法国人携带着摄影机走南闯北,对通过新技术记录和了解世界的如饥似渴。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片单
本单元最难得一见的当然是1923年的默片《诗人挖目记》,影片将以现场配乐的方式呈现。
海南节在放映珍惜档案影片上其实一直都可圈可点,当年《神女》《雄吕血》都曾在海南节进行现场配乐放映,后者更请到日本活动弁士名家现场进行默片解说,是难忘的放映记忆。
相信《诗人挖目记》的难得亮相,就足够吸引重度影迷飞一趟海南。
本届海南节朝向海外的选片视角还凸显在将华语片和中国大陆出品电影融入到亚洲-世界的范畴内,没有设置专门的华语单元以“圈地自萌”而是请中国电影加入世界电影的大家庭。
除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剧情片《我的朋友安德烈》《开始的枪》和纪录片《爷爷奶奶那些事》《地上的云》之外,展映单元的中国电影《所有有上的年轻人》《家庭简史》《喀斯特》《莎莉的回忆》都将在「海上明月」单元与来自印度、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作品“同场竞技”,呈现更加全面的亚洲电影创作图景。
向下滑动查 看更多片单
与其等观众来看电影
不如送电影到观众面前
与海南节这次选片的高水准相对应的是电影节运营上的亲民低姿态。
露天放映一直都是海南节的金字招牌,美丽的沙滩,撩人的海风以及大批可供灵活使用的空间使得海南节在露天放映上的条件优势是任何一个其他电影节展都无法匹敌的。
今年海南节也显而易见的全面升级了露天放映的的安排,重拳出击正式推出露天放映的品牌:嗨放 (Have Fun) 。「嗨放」的举办范围也遍布海南岛四个市县,涵盖沙滩、草地、山顶、广场和泳池等多种放映空间。
8个「嗨放」场地中除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亚基地将以露天形式举办且不对外开放的东盟影展和西班牙电影周之外,其他露天放映场地:鹿回头风景区、马岭社区天涯小镇、阿那亚·三亚社区、三亚夏日站、康年酒店泳池、陵水黎族自治县文化广场——全部都和旅游景点和消费场景紧密结合在一起。
比起将露天放映限制在产业园区的常规操作,将电影送入岛上最受游人欢迎的商圈和活动空间,是实打实地带着电影找观众,让电影回归集市,凸显欢聚性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广。
许多观众可能都还没发现,今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票价亲民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无论新老,国内外影片一律40元。这个价格有多么诱人,熟悉国内电影节展平均票价和抢票战况的观众应该都心中有数。
相信只要海南节能够持续做到资源优化配置,让利于观影人群,将出行和观影成本都控制在影迷可承受范围内,那么其展映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重装出发的海南节呈现了策展上的前沿意识与可看度兼备的一届选片。在各个单元都能够看到注重类型突破,语言新潮但不刻意追求曲高和寡,观众友好型趣味好片。
艺术总监划李迅老师也进一步帮助观众划重点,感兴趣的影迷可以去琢磨横跨各个单元影片中的一种值得关注的元素——类比在声音设计和配乐方面有着创新突破的一组作品,聆听世界电影人对电影声音/音乐的拓展。这些影片形成了一个电影节中的“世界电影声音艺术前沿展”,一套隐形的别致节目。
我们期待前沿浪潮与可看度兼备将成为独有的HIIFF风格,精彩地走下去。
向下滑动查 看更多片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