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法院打造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瓷都千年窑火 司法匠心守护
——德化法院打造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6日讯 “德化年均作品版权登记数量占全省近40%,连续20年蝉联全省各县(区、市)第一,近10年间合计登记作品版权26万余件。2023年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577亿元、增长14.9%,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生动展现出德化陶瓷产业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
传承千年的德化陶瓷依然窑火不熄,得益于历代陶瓷艺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也得益于长期以来在版权保护上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德化法院坚持能动司法,协同发力、多措并举助力构建高效的陶瓷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世界瓷都”高质量发展护航。
强化保护“全链条”
知产保护有速度
“你们动作真的太神速了,要不然这批货运出去可就糟了!”4月18日上午,想起前一天的同一时候,自己还在德化法院立案大厅申请诉前证据保全,而现在就已经看到涉案陶瓷产品被集中销毁了,张某忍不住为此点赞。
这是一起涉陶瓷著作权典型案例。张某认为某陶瓷公司侵犯其美术作品《柠檬矮桶》的著作权,并得知其将于4月17日下午准备运输该批产品到海关出口,遂于当天上午向德化法院申请诉前证据保全。经过审查受理,德化法院迅速启动保全措施,采取保全行动,并依法清点涉嫌侵权陶瓷产品980件,整个过程仅50多分钟。
诉前证据保全后,张某向德化法院提起著作权侵权诉讼,承办法官随即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被告某陶瓷公司立即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并支付和解款的调解协议。次日,该批侵权产品就被集中销毁。
近年来,德化法院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方面逐步建立了全链条快速审执机制,自2014年全省首推“1小时”诉前证据保全机制,截至目前已有效清点涉嫌侵权的成品、半成品、花纸、模具、包装盒等70万余件。同时,成立“4名法官+1名法助+4名书记员”专业审判团队,2021年以来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288件,一审服判息诉率97.03%,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43天,判赔率同比增多14.16%;定期开展涉知识产权专项执行行动,执行完毕率、执行标的到位率等指标逐年得到优化,“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难题逐步得到了化解。
凝聚解纷“大合力”
知产保护见力度
德化法院注重抓前端、治未病,构建“政协+法院+协会”“1+1+N”诉源治理新模式,加大知产纠纷诉源治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等工作,提升保护整体效能。
“他前期都是找我拿货,店铺用的是我的产品图片,实际卖的却是别人的产品。”
“差不多的产品他给的价格比别人高不说,每次找他拿货态度还特别差。”
近日,在陶瓷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里,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刚一见面就吵了起来。原来,郑某创作完成多款“简葫芦泡茶器”产品,投入市场生产后长期供应给某电商公司进行销售。一段时间后,该公司不再找郑某拿货了,但其网店中的同款产品依然在“热卖”,郑某遂向德化法院提起侵权诉讼。
“行业要有行规,企业要讲究诚信,被告你‘串货’就不对了。”“原告也要统一一下出厂价格,多个平台多个销路啊。” 本案特邀调解员——陶瓷艺术大师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张明贵和陶瓷同业工会秘书长徐文渊了解案情后,很快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分别做起了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从“行家里手”的角度深入分析双方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加上法院的释法明理工作,很快促使双方达成和解:郑某撤回起诉,且继续与被告签订为期3年的供销合同,双方从“诉争双方”变回“合作伙伴”。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独角戏”,需要多方协同唱好“合奏曲”。除了与行业、协会联手解纷,德化法院还联合宣传部、公安局、文旅局、市监局、陶瓷办等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中心,重点做好保护协同、管理协作、调解衔接三项工作,定期举办座谈会,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该院诉前化解知产纠纷538件,其中联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解纷1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