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知识产权保护、专利转化方案,上海知识产权工作重点来了

正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上海,将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转化工作?

在25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介绍,近期,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正式印发。

该方案从优化专利供给质量、加强专利供需对接、促进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专利推动重点产业强链增效、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30项具体工作举措。

提升专利质量

专利的转化运用就是要将更多的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转化效果好不好,专利质量是关键。

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4.14万件,同比增长19.5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2件,较上年度增长9.3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6185件,同比增长10.62%。有效商标注册量达261.35万件,同比增长7.66%。

芮文彪介绍,下一步,上海围绕专利转化工作将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包括促进专利转化、提升专利质量、加快专利流转、突出金融赋能。

例如,聚焦服务中小企业和支撑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组织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建设若干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和运营促进中心,大力实施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到2025年底,本市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年产值达700亿元左右,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

并按照“优化增量、转化存量”的思路,深入开展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并建立本市专利转化资源库。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到2025年底,上海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0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7000件左右。

作为专利转化的关键群体,高校院所和医疗机构的专利挖掘和转化也是今年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之一。

芮文彪介绍,截至4月24日,上海市纳入国家存量专利基础库的专利总数为6.5万余件,已完成盘点4.8万余件,总体盘点进度为74%,有3.2万余件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入库率约为66.7%。其中,本市高校院所已完成4.2万件专利盘点,进度为85%。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单位率先完成盘点工作,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对于有些科研人员有专利转化方面的顾虑,将推动解决“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问题。加大政策激励措施、拓展专利转化渠道、强化专利转化服务。“健全专利转化的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打造独立的成果转化专业服务队伍,增强转化运用的政策激励,探索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新模式。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改革,效果非常好。”他说。

加强外企知识产权保护

外资企业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上海如何保护该群体的知识产权?

芮文彪称,上海对中外企业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组织开展保护外资企业专项执法行动。过去三年,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并将近100件外资企业商标纳入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

同时,健全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本市医药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相关电商平台健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侵权第三方认定及行业自律等机制,引入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和企业自主承诺制度,全面强化严格保护。”

除此之外,还在加大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力度。他说,针对外资企业关心的跨区域保护问题,进一步加强十二省市和长三角地区执法协作,对重大跨区域案件提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重大行政裁决,形成对跨区域侵权行为联合打击的合力。

下一步,上海还将继续完善“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建设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持续为各国企业在沪投资兴业、深耕发展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