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的黎明!

来源: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最近,“低代码”被媒体推到风口“刀”尖。因为一篇文章《“行业毒瘤”低代码》,“低代码”被扣上了行业毒瘤的大帽子。

但是,我们认为:要给新事物足够的生长空间,让其在批判和进步中补其所短,增其所长。

01

低代码,怎么了?

现在,我们的确看到了低代码给企业带来的不少好处:

1、高效开发应用,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2、操作界面和开发逻辑都视觉化、交互化,易于理解和使用。

3、开发和维护的复杂度和费用都比传统定制开发的低。

4、和外部系统的兼容性、互补性强。

同时,技术专家也看出了它的弊端,比如:

1、宜创科技CEO宜博称,低代码的技术壁垒在于懂技术的看不上,懂业务的学不会;

2、大数据治理专家彭文华指出,低代码一时爽,数据治理火葬场。

低代码确实是一个被讨论了很多年的话题,自身也经历了多种形态、产品模式的探索式发展。小到给小学生摆弄的可视化编程软件,大到低代码企业应用开发平台,既有其成功的闪光点,又有瑕疵短处。批评是有必要的,但也给它们一点时间去改正、进步吧,总能成为“三好学生”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低代码会遭受开头所述的抨击呢?其实,向低代码“捅刀子”的绝不仅仅是个别自媒体。那么,还有谁?

02

谁在杀死低代码?

一、自媒体:他们的话足以影响读者的判断

以某知名科技媒体的《“行业毒瘤”低代码》为例,徐CTO站在软件发展的潮流角度评价低代码只是一个重复流行的概念,从IT从业者的维度批判低代码的实用性;还过分夸大低代码的弊端,已经到了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程度。这些观点的确为文章赚得不少热度,但也强行歪曲了部分事实。

之前陈果George也发布过“低代码烂大街”的观点,但立场相对中肯得多:

1、“低代码”本身很有用,但是其应用广泛性还有待实践验证,作用不能被夸大了,否则,就像“中台”一样,本来是个好东西,却被媒体、厂商和外行们炒作得烂了大街。

2、企业内大面积的公民化开发的应用创新是个伪命题,开发软件是一回事,能用起来是另一回事。

3、低代码不适合开发复杂逻辑的核心业务,不适合管理企业主数据;使用低代码开发,会对企业的数据治理、信息安全产生一些隐患。

个人认为,人人都有表达的权利,自媒体亦然。但自媒体是有公众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切勿为了流量和热度而发表过于绝对的观点,扼杀新事物。保持专业,保持慎独,真实表达。

二、开发者、程序员:一些程序员害怕低代码革了自己的命

他们是软件开发项目里最基层的一员。当低代码挥着解放劳动力、提高开发效率的大旗出现,他们很难不焦虑。在很多低代码、零代码的文章里,总能看到这类群体的留言,比如:

“低代码骗小白的东西还有人吹,996可不仅仅是需求多,而是需求改动的多,还想搭积木开发产品,可能中间还没搭建完,发现底座需求都变了。”

“低代码,对于刚入行人员,一点帮助都没有,全世界低代码千千万,都是不可复用性,所以学了一点用处都没有。”

“低代码最终会生成,运行效率低又难以维护的垃圾,最后不得不重构。低代码上面投资越多,技术债越重,推倒重来的时间点就越近。”

我不是码农,挺难站在程序员的角度感同身受;但我接触过许多已经习惯用低代码、零代码完成项目开发的程序员。他们依然用传统编程开发的严谨思维设计着系统架构,但同时熟练迅速地操纵着低代码工具,快速完成项目交付。

他们也会吐槽低代码开发工具的缺陷,有时是找bug,有时是反复质疑某个老功能的问题。他们的话很专业严厉,一针见血,让低代码工具的产品经理赶紧提需求。

看,一部分程序员已经在和低代码开发工具建立新的相处模式,有协作也有批评,没有好坏之分。因此,不妨把低代码当作自己新的生产工具,思考着学习者如何用它来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能早点收工回家吃饭,不香吗?

三、传统企业软件服务商:害怕低代码动了自己的奶酪

本文不好指名道姓,但一些CTO和老K私下交流时曾表达过:甲方客户对低代码感兴趣,但他们(传统企业软件服务商)又没有推出这方面产品,所以就会跟客户说低代码的种种弊端。

为了获客,打击对手是常见招数了。不过,希望这类软件服务商也能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低代码、零代码,对比自己和它们的区别,去理解为什么客户为它们着迷,自己又拥有怎样的竞争力。

我相信传统企业软件依然有它们的价值,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壁垒较高的软件产品领域,低代码很难一时攻克。积极拥抱变化,顺应趋势,取长补短,加快转型,为之正道。

四、企业中低代码工具使用方:低代码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政治”,这是他们在软件功能之上更看重的地方

这是我在甲子光年的《低代码局中局:是IT革命还是高级外包?》里读到的故事:

2017年宜创科技服务一家大型集团企业,却遭到了CTO的“嫌弃”。CTO对着宜创科技的人员大吼:“你们不就是一键建站的吗?凭什么要这么多钱?”宜博告诉「甲子光年」:“CTO的抵触心理也可以理解。我原来管300个人,你现在告诉我用了你们的工具,30个人就能搞定。我CTO以后怎么混?”

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意味着更少的人能干更多事情,低代码软件改变了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目前国内不少大型企业依然有着传统的办公室政治风气,部门各立山头,以团队人数彰显势力,进行着办公室版“权力的游戏”。

理想地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企业管理者牵头,梳理出使用低代码工具的部门生产模式,探寻创新高效的部门管理模式和架构。从部门试点调整架构,到逐步普及,最终构建出一个个术业专攻、灵活高效的IT或业务部门。

03

低代码,势不可挡!

低代码被“追杀”,高手则能沉住气分析形势。对于低代码的未来趋势,当前IT界里有几个突出观点。

低代码的未来潜力可以被量化

微软(中国)CTO韦青说:“未来5年,将产生5亿个新的应用,而且是基本属于逻辑应用,等于是过去40年的总和。而当前的软件专业开发人员或者专业软件公司数量是不可能去应对这种需求。现在,恰恰正是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的时机。”

Gartner预测,到2025年,70%新应用都由低代码开发工具所开发。

不会出现通用“低代码”平台

“低代码”只有根植于业务场景,才有生命力。不存在通用低代码平台,通用意味着不够深入业务,必将失去价值。

伙伴云官方平台称:未来5-10年,低/无代码平台的发展趋势有三个特点,其中一点是低代码平台行业化。目前有一部分低代码平台是基于PaaS服务构建的,这些低代码平台本身有较强的行业背景,也有大量成熟的开发方案,所以可用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强。

大数据治理专家彭文华表示:低代码的核心就是对各种现有场景通用功能的抽象。在我看来,就只有一个场景,就是信息流转的流程设计——所有场景,全部适用。

“低代码”正处于技术成熟度曲线中的“期望膨胀期”

2021被称为“低代码”元年,不少技术团队扎入低代码赛道,低代码正在经历“市场泡沫”。不过这就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有质疑和追捧都很正常。

甲子光年曾从多位采访对象里得到评价:中国低代码领域还没能成功验证商业模式。

“国内的低代码市场,无论从产品能力,整个理念,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没超过国外厂商。”阿里云SaaS加速器负责人黄省江表示。

盈动资本合伙人蒋舜坦承:“我觉得并没有纯粹的、标准的低代码创业公司。只是今年投资本身没有什么题材,大家都会去看一看。”

伙伴云表示:低/无代码早就不是新概念了,更谈不上是软件业革命。毕竟第一代应用平台产品诞生在上个世纪末,距离现在已经20多年了。

正如明道云创始人任向晖所说,“是革命,也早就革命完了。APaaS品类早已过了那个过山车的顶峰,今天正在走进‘寻常企业家。”

04

结语

这一轮低代码的争论风波逐渐平复,总有下一波,只是迟与早的问题。作者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网络上的议论,不仅是低代码,还有中台、新能源造车等等社会议题,让理性慎独成为自己的思维习惯。

否定一个事物很容易,但有理有据地说出来却很难;蹭流量、带节奏很容易,但最终能为读者、为某个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却很难。无论是媒体还是从业者,都应该选择难走的那条路,而不是轻易扼杀新事物。愿我们,都敢于踏上难走的那条路,大步往前。

参考:

《低代码局中局:是IT革命还是高级外包?| 甲子光年》

《低代码烂大街了?不,低代码已然普及!by 彭文华》大数据架构师

《低/无代码平台“臭大街”了?非也!一起看未来5-10年发展趋势》伙伴云

《低代码火热背后,其实是人人皆可编程的诱惑》三易生活

《低代码,不要以比“中台”还快的速度臭大街》陈果George

作者简介:流水不争先 ,零代码APaaS软件从业者,不安分斜杠女青年。用一笔一墨,勾勒出互联网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