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团购,真的便宜吗?

餐饮业的烟火气回来了,价格战也打响了。“38元10个菜的3人火锅套餐”“49.9元的牛杂煲4人餐”……随着低价团购愈演愈烈,部分商家菜品和服务品质也出现下滑,引发消费者不满。

团购原本是有效的营销工具,通过适度让利、薄利多销的批发模式降低商家成本,帮商家获客,替消费者省钱。然而,当一边是“打折打到脚踝骨”的售价,一边是商家为了减损在团购套餐里加入高利润的饮料,或者把免费果盘、小菜标上高价充数。而这只能算是常规操作,此外低价团购至少还有这么几个“坑”:

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有的鲍鱼龙虾大餐看似丰盛,可端上来的鲍鱼跟纽扣一样大,龙虾不知道在冰柜里待了多久,活脱脱演绎了“便宜没好货”。

虚标价格,无中生有。部分套餐的菜品标价远高于门店实际售价,有的团购套餐里的高价菜品,门店菜单里却没有列入,让消费者无从比对品质和价格。

扯虎皮做大旗,高射炮打蚊子。在套餐里增加用不上的高价商品,例如普通双人餐里搭配标价几百元一瓶的红酒,或者将服务生的拍照标示为专业摄影服务,折价数百元,人为拉高原价。

有的商家还对低价团购的消费者区别对待,比如份量打折、隐性消费,不加钱不让走。还有些商家用低价团购把消费者引到店里,然后用各种借口拒绝使用团购,逼着专程而来的消费者花钱消费。种种变味操作下,消费者对团购也没有那么热衷了。

低价团购内卷,商家也有苦衷。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我国现有餐饮相关企业1500万余家。其中,今年1月份至7月份新增约158万家。加上去年新增的300万余家相关企业和大量个体户,行业竞争之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为了突围,商家广泛使用团购揽客,连锁店和知名店铺还能维持合理折扣,新店和小店往往被迫以超低价引流。再加上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更多进入本地生活后,要求商家上线更低价的套餐,让竞争变了味儿。

从实际情况看,低价团购对商家经营的影响弊大于利,还往往带来消费者差评。用这种办法引导流量,或者说对于流量本身,不管是餐饮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多一点理性。消费者不要被占便宜的心态牵着鼻子走,碰到折扣过低的团购,还是要理性考虑成本这个客观因素。如果遇到虚假宣传等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消费者可联系相关部门投诉举报。

平台导向很重要。过低的折扣率不一定能带来真优惠,反而可能给商家留下玩花样的空间,带来不好的消费体验,产生的负面评价同样有损平台口碑。鉴于团购远低于成本的趋势,平台有必要设置折扣上限,避免企业陷入恶性竞争。同时,帮助商家发掘受欢迎的菜品,搭配出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吸引回头客的优惠套餐,让团购发挥应有的作用。

最关键的还是需要商家弄清楚:抛开低价,能靠什么吸引顾客?是一道好吃的招牌菜,是记得住每一个客人口味的细致服务,还是看得见风景的景观位?毕竟,还有那么多不做低价团购却依然座无虚席的商家,他们靠什么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更值得研究。

本文源自: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