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端稳能源饭碗,助力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地评线】飞天网评:端稳能源饭碗,助力高质量发展)

能源,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煤、油、气、核、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多元供应体系,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与此同时,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改善,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抓实能源安全,端稳能源饭碗。

加快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生产大国,在加快新能源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持续夯实传统能源基础,要加快传统能源的转型升级,不能为了发展新能源而抛弃传统能源,相反要锚定绿色低碳方向,推动传统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以煤炭为例,我国更加重视绿色开采技术的运用,近年来,全国原煤入洗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95%以上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超90%。在一些煤电厂,捕集起来的二氧化碳还能用于焊接加工、食品保鲜等。从餐饮废油成为国产大飞机的航空燃料,到污泥烘干后与煤炭掺烧发电等,各地依托技术创新,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能源供给更加多元化、清洁化。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重视传统能源发展,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传统能源,夯实经济发展的能源底座。

加快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从海上到陆上,从平原到高原,从建筑屋顶到田间地头,风机迎风转动、光伏板熠熠生辉,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光伏+”新模式持续推广。截至2023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较10年前增长10倍,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2024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实现历史性跨越。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在大幅提升,研发设计和集成制造体系更加完备。在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与“含金量”,需要各地各部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各地资源本底,加快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加快新型能源的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重视新能源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不仅在相关技术领域取得了创新突破,而且在推动经济高质量方面注入了强劲动力。以新型储能设备为例,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在新型能源的拓展开发上,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大型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第四代核电技术,“玲龙一号”小型压水堆示范工程开工建设,智能电网技术水平处于世界前列。新时代中国,加快推进能源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源转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各地要筑牢安全降碳基础、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给、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李萍)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