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范式CEO戴文渊:不需要关注价格战 场景数据常要做减法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我们的大模型能力不仅限于解决一段文字、一张图片或者一个视频的问题,而是直接作用于企业核心效率的提升。”近日,在第四范式(6682.HK)第一季度业绩沟通会上,第四范式CEO戴文渊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如是表示。
财报显示,在2024年前三个月,第四范式总收入为8.3亿元,毛利润为3.4亿元,分别实现同比28.5%、21.1%的增长。该公司作为核心业务的先知AI平台表现亮眼,贡献收入5亿元,同比增幅达到了84.8%,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60.6%。
针对大模型领域近期发生的“价格战”,戴文渊回应道:“并不需要去关注价格战本身,因为价格战本质上来自同质化的竞争。”他指出,当下的价格战参与者主要是通用大语言模型厂商,而第四范式专注于行业大模型,在行业大模型方面,第四范式是具有核心优势与竞争壁垒的。
行业大模型贡献六成收入
先知AI平台业务,是第四范式的核心业务,最早于2015年推出,到2024年3月底升级到5.0版本。在今年一季度实现5亿元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贡献比例超过六成,这表明行业大模型增长动力强劲。
第四范式副总裁兼董事长秘书郭清媛表示,先知AI平台在近十年时间里历经了五次迭代,每次迭代都着力于解决当下每个时期里企业的核心痛点,也是AI产品及服务落地的痛点。最新的先知AI平台5.0通过全模态数据规模化构建行业大模型,能够打破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局限,让大模型贯通企业经营环节的方方面面。
戴文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先知AI平台5.0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一个垂类的生成AI大模型平台”,持续地在算力端、软件、硬件等方面优化成本,从而不断降低企业使用AI技术、获得大模型的门槛。
根据第四范式一季报,截至今年3月底,该公司总用户数达到124个,标杆用户(指全球财富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数为54个,标杆用户群平均营收贡献890万元,同比增长64.0%。自2020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第四范式累积服务总用户数为1058个。
从行业分布来看,郭清媛告诉本报记者,第四范式的整体行业拓展策略坚持标杆客户策略,目前服务的前五大行业分别是能源、交通运输、电信运营商、金融、信息技术,从各个行业的市场引导者入手,标杆客户是AI技术的早期使用者,这一策略保障了第四范式近两年的稳定增长。今年则会更加深入地拓展行业,如医疗、智能制造、教育、零售等。
据介绍,基于最新的先知平台5.0,第四范式联合用户及合作伙伴打造了一批行业大模型应用案例,涉及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以及灾情预防等领域。例如,在智能制造行业里,大模型推进工厂产效提升了11.4%;在慢病管理场景,大模型对心脑血管、脑卒中等5种慢病的预测准确率提升了3倍;此外,防汛大模型提前部署防汛工作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夏季汛期。这些不仅大幅提升企业核心业务效率,也有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除了先知AI平台业务,第四范式的SHIFT智能解决方案,是先知AI平台在解决方案端的延伸,其一季度收入2.5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30.1%。而为先知AI平台提供高效开发工具和服务的式说AIGS(AI生成服务)业务,在一季度里则贡献收入0.8亿元,占比9.3%。
回应价格战问题 称优质数据稀缺
在5月中下旬,包括字节跳动、阿里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智谱AI、讯飞等多家大模型厂商纷纷对大模型产品进行大幅降价,掀起了国产大模型的“价格战”。针对这种现象,戴文渊在业绩沟通会上也作出了正面回应。
戴文渊表示,价格战主要源于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这对于通用大语言模型尤其明显。市面上绝大多数通用大模型,并不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他举例解释道,一家金融公司的核心问题是要做好风控、营销等经营,而大语言模型目前帮助企业解决的往往是客服问题,客服对企业来说并不是没有价值,但只能算是“边缘性的价值”。同样,一家零售企业的核心问题是供应链,但大语言模型主要应用的客服问题同样处在一个边缘位置。与大多数大模型不同,第四范式专注于行业大模型,在AI+行业落地应用方面具有核心优势和竞争壁垒,因此并不需要关注价格战本身。
关于业界提到大模型训练推理中普遍面临的优质数据稀缺问题,戴文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无论是构建通用大语言模型,还是做垂直的行业大模型,都会遇到数据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并不是越多越好,实际上很多时候构建大语言模型,“要做的是减法,而不是加法”,即把一些劣质的数据从数据集中拿掉,模型性能可能会表现更好。在解决企业场景中也是如此。“我们经常与企业用户交流时,会引导用户想清楚某一个业务场景中的优质数据是什么,去掉那些质量差的,做减法反而会更有助于优质大模型的产出。”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