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大师朱铭扬名国际 深耕台湾

享誉国际的雕塑艺术大师朱铭。(本报资料照)

艺术即修行!这是著名雕塑艺术家朱铭的美学体悟,他以旺盛的精力、使徒般的热情,将一生都献给艺术。他更让世界看见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卢森堡等地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都有其踪迹。这样的朱铭却于4月22日深夜溘然辞世,享寿85岁,艺文界皆感震惊与不舍。

朱铭本名朱川泰,15岁时师从雕刻师李金川学习雕刻及绘画,30岁时他决心敲开艺术大门,拜雕塑家杨英风为师,从工艺雕刻正式踏入艺术创作领域,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捩点。

在杨英风门下8年,朱铭学习的是「丢」的美学,也反复比较东、西方美学的不同。1976年在国立历史博物馆的首次个展,朱铭即以〈同心协力〉等充满乡土形象的作品一鸣惊人。

他也发展出知名的《太极系列》,并于1977年以此系列首次在国外展出,赢得高度评价。1980年代初期他又发展出《人间系列》,他曾言太极系列不随「形」走而随「意」至,而人间系列则生活化地呈现形象人物,也更接近随兴而自由的现代雕刻理念。

朱铭个展1984年即扩及东南亚,1991年更进军欧洲艺坛,在英国伦敦展出《太极系列》,同年法国登克尔克现代美术馆展出《人间系列》;1995年他在日本箱根的雕刻之森举办大展,而后更于1997年成为华人世界首位在法国梵登广场展览的雕塑家。法国的艺术循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重要艺术家画册全集中,朱铭是第一位列名其中的华人雕塑家。

朱铭曾说,自己的作品能打进国际,正因为吸收了古今、东西的艺术养分,一件雕塑品的背后实则包含了油画、诗句、散文等,并非仅是「雕塑」。他认为一切的艺术创作乃至生活中的美感,都不应遗落了自己的文化,否则就只是模仿国外的脚步。

此外,1987年开始,他逐步落实「种活艺术种子」的梦想,倾注一生积蓄和12年时间创建朱铭美术馆,将根留台湾。1999年开幕的朱铭美术馆,堪称是朱铭毕生最大的一件「作品」。他曾表示「钱本是社会的,回归社会叫圆满」,认为自身的成就来自台湾社会,因此以美术馆回馈台湾,并将美术馆及超过2500件个人作品及收藏捐给朱铭文教基金会。享有国际知名度与光环,朱铭成名后仍在台致力于实践「种活艺术的种子」理念,为台湾的艺术教育扎根。

2003年,朱铭获辅仁大学颁授该校首位名誉艺术博士,朱铭当时的感言是:「只要肯努力,丑小鸭也会变天鹅。」他陆续又获「93年行政院文化奖」、第十届「总统文化奖—文化耕耘奖」等肯定。

朱铭曾强调艺术是修来的,称修行不是宗教道场里的高妙玄理,而是平常生活中的体悟与实践,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视艺术为修行,是他的美学体悟,更是其人生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