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鸟巢开幕式 安检高规格

北京冬奥登场,正式表演前,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趣味演出。(新华社)

北京冬奥开幕式前小朋友舞龙舞狮表演。(新华社)

北京冬奥开幕式昨晚8点在鸟巢国家体育场登场,获邀入场观看开幕式的媒体记者和一般观众,必须遵守高规格的安检要求,除了从1月26日起每天早晚2次回报体温纪录,开幕前48小时内验2次核酸,完成接种2针新冠疫苗,最好还打了加强针。昨天进场时,不能携带笔电等违禁品,行动电源依照航空登机要求,不能超过2个。

中午就集合 指定点饮水

虽然开幕式于晚间8点登场,但出席的记者和民众必须提早在中午12点半集合,测体温、安检、领取N95口罩,并换乘「干净车辆」,在车上吃便当。鸟巢内禁止饮食,只能在指定的饮水点喝水。如果想购买纪念品,可携带少量现金和信用卡付款。

活动晚间10点结束后,回到市区已是午夜12点。4日最低温摄氏零下8度,白天还在0度上下徘徊,傍晚5点后,气温就一路溜滑梯。而鸟巢没有屋顶,等于现场所有的运动员、演员和观众,都处于户外的严寒当中。大陆国台办工作人员最近一周不断提醒台媒记者带足保暖衣物、暖暖包,「能穿多厚就穿多厚!」

请柬入场证 须严格保密

大陆主办单位对节目内容保密到家,事先提醒受邀嘉宾,活动开始前不能把入场票证和请柬发到网上,「提前传播出去会被追究相关责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在官方正式报导前,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人提供、泄露涉及活动的任何讯息。」

原先主办单位禁止观众入场时携带行动电源,但在记者苦苦哀求下,要在户外的时间长达12小时,加上低温会加速手机电力耗损,临时放宽限制,「比照航空登机规定,额定能量介于100Wh至160Wh之间,数量上每人不得携带超过2个。」

1份物资包 防疫兼防寒

每位观众可以领到1份物资包,内含:2片口罩,帽子、手套、暖暖包、小毯子、坐垫,还有1小包面纸,1片消毒湿巾、2条巧克力,及小幅五星旗和奥运旗帜,兼具防疫与防寒。

这次采访北京冬奥的记者,分为2种,一种是奥运注册记者,从所在国直接出发,不用隔离,一到北京立即入闭环;另一种是非注册记者,以人已在北京的境外记者为主,不能进闭环,开赛后只能在新闻中心开转播。这次记者属于非注册记者,但管理上,其实几乎已经与闭环内相同,如2日采访圣火传递,没离开市区,前一天要验核酸,为了一睹开幕式,2日与3日都要验核酸,记者都相互开玩笑说,新年祝福只盼:「核酸阴性、体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