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车帝冬测起风波,余承东杨学良连番炮轰,轰动车圈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浮云骑士(参数丨图片)

责编:凤梨

12 月 5 日,懂车帝冬测成绩排名发布。

但当插混纯电续航达成率成绩以及排名公布后,却引发了众多大佬的炮轰。

这也成为过去这两天,轰动一时的大事,甚至引发了华为、吉利、长城从高管到粉丝的连番质疑。

余承东炮轰的那句「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有没有理?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为何出面直言「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长城又是为什么在微博团建集体声讨?

面对轮番质疑,懂车帝是如何回应的?

今天,我们用一篇文章,来梳理此事的前因后果,至于谁是谁非,也欢迎大家的评论区留言。

12 月 4 日,懂车帝正式开启声势浩大的漠河冬测,喊话「为用户提供冬季用车宝典」。

次日,懂车帝陆续释放 2023 冬测的录播视频,一同公布的还有,插混纯电续航达成率的测试成绩榜单,这也是此次「论战」发酵的源头。

令人惊讶的是,在本次测试中,仅三款车型的纯电续航达成率超 50%,分别是比亚迪仰望 U8(85.08%)、比亚迪宋 PLUS DM-i(63.80%),以及理想 L7(51.26%),三车顺利拿下榜单 TOP3。

几家欢喜几家愁,再来看看吊车尾的几款车:吉利旗下银河 L6(32.32%),吉利汽车的领克 08 EM-P(31.68%)以及华为问界新 M7(31.60%)。

有意思的是,近期的热门选手——问界新 M7 理应是被寄予厚望的一款车,官方 W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 175 公里,在本次冬测中续航只有 55.3 公里,成绩排名垫底。

其他几款,像岚图 FREE 也只是以 38.05% 的成绩,位列第十;长城汽车旗下子品牌最差的成绩是哈弗猛龙(35.83%),成绩最好的是魏碑高山 DHT-PHEV(46.29%)。

而当我们整理资料,寻找这张排名榜单时,却发现懂车帝官网已经将这张图片下架。

公开炮轰

显然,这样的结果难以让人接受,尤其是排名倒数的那几位。但难以让人接受,不代表它不真实。

先看看这样的结果到底将车企的情绪激到了什么地步。

率先提出质疑声音的是 AITO 其汽车。12 月 8 日,AITO 汽车发长文回应,控诉这样的测试流程「严重背离用户真实使用场景」,同时附上参与测试车辆的详细用车数据,细致到开关门次数、车内温度、空调制热时间等等。

次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更是直接在朋友圈发文怒斥:「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

余承东亲自下场硬刚,将围绕冬测成绩的讨论推向新高潮。

面对 AITO 与华为官方抛出的质疑,懂车帝没有怠慢,随即在 12 月 10 日晚,披露了本次测试流程,并回应称:「测试标准完全统一,所有车型一视同仁」。

显然,简短的回应不足以平息此次论战,因为满腔不忿的不止华为一家。

12 月 11 日,长城公关部亲自下场,向懂车帝测评流程提出质疑,并官宣将于 12 月 14 日下午三点,在北京举行懂车帝冬测标准质疑沟通会。

长城汽车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环节上:

1.纯电续航测试:在 60-72 分钟的整备时间中,各车型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的操作,部分车型开启了座椅加热,有 5-8 度电的额外消耗。

2.亏电油耗测试:完成油耗测试之后,怠速等待加油时长不同,测试过程平均车速不同。

3.爬坡测试:环节标准要求参与测试车型剩余电量大于 50%。后台数据还原发现蓝山爬坡测试时,剩余电量为 23%。

与 AITO 单纯的情绪输出不同,长城在声明中提出了新方案:共建中国新能源高质量测试标准。这直接将本次「口水战」升级至共建行业新标准的高度。

对此,难以释怀的还有吉利副总裁杨学良,他在微博上也直接表态:「测评过程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伤害了懂车帝自身的公信力。」

经过接近一周的发酵,与冬测相关的话题也轮番被推上热搜,比如:#多家车企质疑懂车帝冬测#、#长城硬刚懂车帝#、#余承东硬怼懂车帝#......

千夫所指,懂车帝难以脱身。

12 月 11 日晚间,懂车帝给出第二轮回应,并表示将于 12 月 14 日上午 9 点在漠河举行 2023 冬测开放日,同时向参与车企发出邀请到现场观测。

作为彩蛋出现的是,在 12 日当天,岚图李博晓公布了岚图 FREE 在本次冬测的后台数据,并喊话:

「很遗憾 2024 款新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 PHEV 没能参加本次冬测,期待以后各平台的评测尽可能带上我们,就像高考一样,清北班的学生还是尽可能让参加考试。」

至此,事件本身告一段落,质疑声全都浮出水面。

智能带来的「透明」

回顾完事件本身后,需要厘清一个问题:各家的质疑与不满来自于哪里?

品牌方的观点中,可以看出,争端的重心就在于公平性。懂车帝本身也并不造车,对于汽车这样一条庞大工业链的产物,其测评流程很可能会有失偏颇,但这并不至于把自己测到舆论的中心。

从品牌方的态度来看,频繁提及「打开车门」、「空调能耗」等词汇。显然认为是己方车辆在测评过程中,因为流程上的不合理和执行上的不透明,特别是「开门时间」上,受到了「针对」。

让我们回头再看各家声讨品牌的表述:

AITO 的表述是:车辆在正式测试前进行了共计 71 分钟的空调制热,在车内温度达到 24 摄氏度后,又持续制热 40 分钟。在此过程中有十余次开关车门、车窗的操作,其中最长时间超过 3 分钟。

吉利的后台显示:吉利银河 L6 在整备过程中,打开车门 4 次,最长的两次时长均超过 10 分钟;领克 08 在测试前,车门打开 6 次,最长一次开门时间 6 分 39秒。

岚图的数据就更加详细:

1.(整备)累计 1h13min,车辆原地开空调,乘员舱温度 24-26℃,电池 SOC 降至 78.2%;

2、期间,左前门打开 810s,右前门打开 89s,左后门打开 94s,右后门打开 117s,左前车窗非关闭状态 1328s;

3、行车期间, 左前车窗非关闭状态 306s 右前车窗非关闭状态 602s;

4、驾驶模式未选择「强制纯电」,电池 SOC 27% 时发动机启动。

长城针对纯电续航测试则是表示期间:各车型还有十多次开关门、开关车窗操作,有 5-8 度电的消耗。

可以发现,这可能是车企在后台数据中,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存在,认为是受到了懂车帝官方的「针对」。

而懂车帝官方对这段整备时间的细则描述如下图所示:

有网友表示:「开车门」的动作客观存在,可能会因为车型不同,配置、人员不同而导致所用时间,开门次数有一定程度上的出入,但是会有一定的「动态平衡」存在,这样就「反正大家都一样,还是公平的」。

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可操作空间很大,很难不让人怀疑。

单从车企给出的数据看,按照最大时间计算,各车型「开车门」的时间大概都在 40 分钟左右。至于实际影响,还不得而知。

另外,从大的方面来看,这一次炮轰的集中出现,背后都有一个关键的变化:汽车的智能化。当车辆的状态可以被记录,被数据化、并通过网络可以被实时同步后,媒体的评测结果,进而很容易被找出「不合理」之处。

这也是这一次懂车帝冬测,车企方敢于公开质疑、炮轰的底层基础。

当然,是懂车帝故意有所「针对」还是原本整个流程都是「公平」的,还有许多考量的空间。

不只是冬测

冬测成绩之争,并不是车企与媒体的首次冲突,只不过此前的表现都比较温和。

早在「小鹏华为 AEB 之争」的时候,懂车帝就选择在热度正值巅峰的时候,进行 AEB 相关测评,结果在所有的测评结果中,小鹏汽车成绩垫底。

何小鹏在微博表示这样的民间测试,有失「严谨」,其中一些看起来表现很好的车型属于取巧,将智能辅助驾驶的能力下放给人主动驾驶,但实际上,这是所有高阶自动辅助驾驶厂商的基本能力。

多方辗转纠缠之下,最终此次事件以双方和解落下帷幕。

本次事件中,懂车帝作为背靠字节跳动,这种影响力较大公司的媒体,其实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舆论的情绪,对最后影响了结果。

而即使是在这次懂车帝冬测出尽风头的比亚迪,此前「怼天怼地」的迪粉也曾在雪球网聊起了此前懂车帝与比亚迪的纠纷。

本次懂车帝冬测事件发酵至今,愈演愈烈,很大一部分因素,在于其依靠着字节、抖音的大流量,具备了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即使是汽车制造这样的「硬核工业」,也不敢直接忽视这样的结果。

截止至今晚 18:30 分,懂车帝抖音官方账号显示,#2023 懂车帝冬测# 话题词的播放数据已经升至5296.2 万次。

而当流量成为一切,对真相的追求就变得极为重要。

毕竟,用微博大 V @理记 的话来说,就是:非机器人评测的项目,深一脚浅一脚差别实在是太大了,直接决定了车企奋斗多年能不能在销量上得到肯定。

就在「标准之争」结论尚不明晰时,一张疑似懂车帝「品牌合作权益价格」图片流出,更将懂车帝推向「舆论崩塌」的位置。

尽管有懂车帝员工站出来回应表示:「2023 懂车帝冬测 53 款车没有任何一款车有商业合作,也没有车企可以干涉测试,影响测试结果。」,但说服力显然不够。

至此,懂车帝发起第三轮回应,再次邀请参与测试的车企亲临现场。

纷争未歇

从博取流量与「为用户提供冬季用车宝典」的双赢目的出发,到现在将自身推向多家车企的对立面,这场博弈,仍在继续。

而回到「冬测开放日」, @理记 认为,此举并不一定会奏效,因为从种种角度看很难邀请到真正有质疑的车企参加。

其实,这个问题本就很复杂。不论是企业为了营销宣传三天两头的小视频,还是媒体花钱测评号称揭穿骗局,本质都是行业中各个不透明、标准缺失的部分带来的本身意义上的错位和迷失。

更值得让人深思的是,汽车媒体的「边界」在哪里?

回到长城汽车声明公告中的最后一段:「媒体的评测是监督、是鞭策,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全新视角,也让更多用户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

或许,标准共建的理性呼吁,才是车企和媒体意义回归的最好方式。

站在当下,开放日或许是这场测评经过舆论发酵至今,懂车帝不一定有用,但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了。目前,已经有车企称收到了懂车帝的邀请:

猜猜谁会去?开放日测试,谁更有底气?本次事件会就此结束吗?锁定明天,我们拭目以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