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卯山黑熊复原良好 重返山林密集整备作业中
(东卯山黑熊复原良好,重返山林密集整备作业中。图/林务局提供)
东卯山黑熊第2次受困救伤,经过特生中心9个月照养,已逐渐康复,农委会林务局19日召开专家学者会议,研商后续处置方案,与会专家初步达成共识,黑熊状况良好,但为避免再发生人熊冲突或滋扰事件,应盘点远离部落的山林区域,在兼顾人、熊安全的前提下,朝野放方向准备,努力让黑熊得以返回山林。
东卯山黑熊因原颈圈编号为M16711而被暱称为711,2020年中秋节误中农民防山猪用套索陷阱,同年12月初伤愈野放至牠的原栖息地「雪山坑溪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
然而12月16日起,711便一路往浅山果园与聚落移动,进入原先设定的电子围篱范围,东势林区管理处随即展开驱离行动, 711仍在12月下旬、2021年1月密集于苗栗麻必浩部落及台中桃山部落不同果园间活动,滋扰4处果园,甚至进入农舍,翻找冰箱、橱柜,食用农民储备食物及狗粮,也入侵鸡舍吃鸡和鸡饲料,引发居民担忧人身安全,驱离行动强度一再提升。
1月23日却发现711再度受困于一处竹林内的陷阱,立即展开救援,并移至特生中心低海拔试验站照养。
林务局表示,为了让711有再次重返山林的机会,第二次疗养期间,由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动物急救站细心处理711左前掌部伤口,由于本次伤口位置位于掌部关节处,影响血流导致掌部缺血,部分组织坏死,为保留绝大多数的左前肢皮肤及肌肉,以较密集清创的方式保守治疗,因此本次伤势复原期较第一次长。
林务局指出,由于711可能是我国首例与人类聚落产生「人熊高度接触」的台湾黑熊,为维持711对人类的警戒,于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低海拔试验站照养期间,团队人员均避免过多接触,并密切观察711与外界互动的反应,详实记录,也避免给予狗粮、熊料等可能加强牠与人为环境连结的食物,以自然野果搭配蔬菜为主。
林务局说明,由于去年野放时711对于邻近桃山部落、麻必浩部落地区曾有滋扰行为,本次野放评估作业更加谨慎,事先参考国外文献及近期数起台湾黑熊野放累积之经验,制定「台湾黑熊野放评估标准」,并由东势林区管理处于10月份发放超过百份问卷,针对大雪山国家森林游乐区及雪霸国家公园周遭聚落进行访问,以了解在地居民对黑熊保育以及与黑熊共存的态度,超过半数居民赞成让牠重返山林,其中七成左右不希望再野放回离聚落较近的原栖地。
在19日的评估会议,林务局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及相关单位针对711生理健康状态、野外存活能力、在圈养环境及野外与人互动关系等项目逐一讨论后,一致认为711复原良好,已恢复野外生存必须之攀爬、移动等技能,且对人类的反应仍属警戒。
惟野放的首要顾虑在于如何避免牠再次造访农舍或农地,造成滋扰,以顾及居民及熊只安全。因此会中达成共识,朝野放方向准备,林务局将盘点适合黑熊栖息的地点,评估该地食物资源丰度、与聚落距离、猎捕行为、后续监测可及性、后续驱赶、捕捉配套措施,及当地居民对黑熊野放的接受程度等,并会同专家学者再评估,确有合适地点,即会执行野放。
林务局强调,山村居民的安全及态度是熊只野放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将会在现有适合黑熊栖息的区域内盘点与部落距离远、人为干扰低的地点,亦将访调周遭居民,加强宣导遇熊安全措施,野放前会帮711系上新的卫星发报器追踪其活动路线,并利用最新的「电子围篱」技术,设定未来若熊再度靠近社区或果园时的即时通报,以利掌握其行踪。
林管处也将预先规划配套措施,先行研拟后续驱赶、捕捉的方式,视情况立即应变,降低人熊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林务局也再次提醒民众,若发现黑熊,先不要恐慌,因山区本就是台湾黑熊活动的范围,多数时候黑熊会自动避开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民众可先通报各地林管处或打1999向地方政府通报;若遇有疑似台湾黑熊危害农作时,也请勿私设陷阱,可立即通报地方县市政府或林管处协助防治,并多利用电围网及精准式陷阱防治野生动物危害,以减少对动物的伤害或误捕濒危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