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24天消失 林务局证实 东卯山黑熊遭枪击

林务局也公开野放的决策过程,并说明东卯山黑熊可能因为「返家行为」远离野放的「丹大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林务局提供/林良齐台北传真)

野放24天后讯号消失并遇害的东卯山黑熊,经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解剖检视发现,头骨局部碎裂,身体有弹孔,疑似为枪伤或其他凶器所致,而因案件已由检警积极侦办中,剖检报告详细资讯暂无法公开,农委会林务局吁外界暂勿揣测,静待检方调查;此外,林务局也公开野放的决策过程,并说明东卯山黑熊可能因为「返家行为」远离野放的「丹大野生动物栖息环境」,最后在人为活动频繁的武界地区遇害。

东卯山黑熊于4月12日在南投信义乡丹大山区野放后一路向北移动,最后进入仁爱乡武界山区,追踪讯号于5月6日消失,林务局追踪人员于5月9日发现其遗体遭掩埋于距离武界产业道路不到100公尺处,后送农委会家畜卫生试验所解剖,除初步证实死因与枪伤或其他人为因素有关,家卫所也发现黑熊遗体脂肪层正常偏厚,身体状态评分良好,肠道则有黑色团块,推测自野放后的觅食状况正常,食物来源应无虞。

针对有外界疑惑为何择定于丹大山区进行野放,林务局说明,考量东卯山黑熊曾出现滋扰果园、农舍行为,本次野放事先参考国外文献及近期林务局多次野放台湾黑熊累积经验,制定「台湾黑熊野放评估标准」,林务局邀集多位专家学者,针对东卯山黑熊生理健康状态、野外存活能力、圈养时期与人的互动关系等因子逐一评估是否野放,与会专家学者意见相当分歧,但最后经共识决议,认为其恢复状态良好,林务局愿给牠再一次回归自然的机会,倘若再度滋扰聚落,即会启动捕捉并终生圈养;而考量在地居民意见,「异地野放」获得较多专家支持。

因此林务局指示各林管处盘点适合黑熊野放的栖地,并以食物丰度、与聚落距离、狩猎活动频度、后续监测可及性、人熊冲突预防配套措施、当地居民对野放黑熊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作为择定野放地点的综合评估指标,而「丹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因区域内有完整的中海拔原始阔叶林相,壳斗科植物丰富,山羌、山羊、水鹿等草食兽多。

至于最为关键的,野放地邻近聚落对于黑熊野放之接受程度,东势林区管理处在111年1月15日会同南投林管处,于南投信义乡召开说明会,邀请在地双龙、地利、人和及潭南部落居民参与,说明东卯山黑熊两度救伤照养历程及首次野放后的滋扰农舍事件。与会多数居民并不排斥黑熊野放在该区,地利部落会议主席更支持该再给牠一次机会,并提醒布农族传统不可猎熊,最后居民同意黑熊野放于该区域,万一黑熊接近部落时也愿意配合必要的防熊措施。考量东卯山黑熊有滋扰前例,林务局也于会中说明将在邻近部落范围设置电子围篱,并承诺一旦黑熊靠近部落并逗留即启动捕捉,终生收容。

卫星追踪资料的事实也证明,东卯山黑熊野放后,在「丹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时均安全无虞,没有受到人为干扰,且天然食物充足,并未因觅食需求而入侵周边农地、农舍。只可惜牠一路迂回向北移动,离开了安全的丹大山区。

当林务局与监测团队察觉,568可能出现类似文献记录之美洲黑熊异地野放后常见的「返家行为」后,也立即启动紧急应变措施,包含重新往北设定电子围篱范围、预先与可能行经的沿线社区沟通,请居民收起农害防治及狩猎陷阱,盼让牠能平安返家。未料,568最后仍遇害身亡,留下无限遗憾。至于遇害的原因与行为人动机,需静待检警侦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