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坠楼的丈夫,冷漠的妻子,这电影拷问婚姻关系的真相
小男孩牵着爱犬散步,回到自家小木楼时,看到瘫倒在一片血迹中的父亲。
他试图把父亲叫醒,痛哭喊叫,这才惊动了楼上的母亲,穿着睡衣姗姗来迟。
丈夫坠楼而亡,妻子是事发时候唯一在现场的人。
这是一场意外,还是一场谋杀?亦或是另有隐情?
众所周知,夫妻中的一方死亡,另一方往往有着重大的嫌疑。
今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获奖影片《坠楼的审判》,又名《坠楼死亡的剖析》,再现同样的情形,丈夫塞缪尔死亡,妻子桑德拉被送上了法庭接受审判。
豆瓣评分8.5分,151分钟的时长,较为深入地揭示了这一对夫妇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直抵婚姻关系中的残酷真相。
一年前,桑德拉跟随丈夫塞缪尔回到了他法国的家乡,生活在山中小木楼中。
他们的儿子丹尼尔之前因为一次意外,几乎失去了视力。
意外发生在塞缪尔负责照顾丹尼尔的时间段,他没有及时赶到接儿子。
出于对儿子的愧疚心理,塞缪尔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丹尼尔的责任。
来到法国后,塞缪尔负责丹尼尔的家庭教育,在家里给丹尼尔上课。
事发当日,一位漂亮的女研究生佐伊,来到他们家采访作家桑德拉。
两人正相谈甚欢,这时木楼内突然响起了震天响的音乐,于是她们不得不中断了采访,商定另约时间。
丹尼尔带着狗狗散步回来,便看到了倒在血泊中的父亲,伤心欲绝。
桑德拉则全程表现得比较冷静,理智地做出了反应。丈夫被证实身亡,而桑德拉作为唯一在场人,成了嫌疑人被送上了法庭。
全片围绕着针对桑德拉的庭审展开。
桑德拉请了她多年的好友文森特来为自己做辩护。
初时文森特对桑德拉并不完全信任,但他建议,以塞缪尔自杀为切入点,为桑德拉做无罪辩护。
但桑德拉却担心这样会对儿子丹尼尔产生不良影响。
随着庭审的深入,桑德拉与已故丈夫塞缪尔之间的关系被呈上法庭,被人放在放大镜前审视、探查、评判。
桑德拉的双性恋取向也被扒了出来。
影片开头佐伊采访桑德拉的录音,被作为呈堂证据,而检方律师以此为由头,直指桑德拉在与佐伊调情。
桑德拉不得不用蹩脚的法语为自己辩护,而观众席里坐着儿子丹尼尔,也让桑德拉束手束脚。
不可避免地,孩子眼中父母和睦、家庭幸福的表象还是被撕开来,露出这表层之下残酷与破碎的一面。
塞缪尔的心理医生指出,塞缪尔的精神状况堪忧,一直在吃抗抑郁症的药物,而桑德拉被指控为他抑郁的根源。
一则夫妻之间吵架的录音,更是将桑德拉推到了风口浪尖。
录音中,塞缪尔指责桑德拉剽窃他的写作创意,还直指桑德拉多次出轨,与同性保持关系,对婚姻不忠诚。
在激烈的争吵与推搡中,桑德拉情绪失控,打了丈夫一巴掌,接下来有玻璃破碎的声音。
这一场夫妻互撕的争吵,正发生在塞缪尔坠楼事件的前一天。
庭审发展至此,桑德拉似乎更难摆脱嫌疑了。
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桑德拉是杀害丈夫的凶手。
后来儿子丹尼尔提供的一段证词,成了桑德拉脱罪的一大助力。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面对丈夫塞缪尔的死亡,桑德拉的表现有点过于理性了。
影片几乎没有给出桑德拉因丈夫去世而伤心哭泣的画面,后来在朋友面前,她甚至笑了一下,随后解释了一句“我已经哭不出来了”。
但后来因为儿子拒绝见她,她表现出了非常真切、强烈的伤心情绪,不得不暂时离开家时掩面哭泣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叙事的小细节,在不知不觉间引导着观众,对妻子的角色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我在观影时,始终隐约抱着一种期待,以为会有反转出现,但直到结尾了,才发现,没有反转。
至此才知道,之前种种细节,只不过是导演设置的叙事陷阱。
运用影视语言暗示一个剧情发展的方向,结果偏偏不往那个方向走,反而给你呈现另一个面向。
影片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夫妻关系中那种微妙而复杂的平衡或者失衡。
塞缪尔主动承担了照顾儿子以及家庭教育的工作,因此牺牲了自己的工作时间,后来甚至还辞去了自己在学校教课的工作。
桑德拉则始终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写作,她的书一本接一本地出版。
同样是作家,桑德拉比塞缪尔更加成功,塞缪尔的事业却一度陷入停滞。
夫妻之间的那一场争吵,拍得太绝了,是该影片的精髓。
塞缪尔向桑德拉抱怨自己为家庭牺牲了太多,抱怨桑德拉把自己的节奏强加给他,强加给这个家庭。
他想要重新开始写作,向桑德拉提出,他要拿回自己的时间,并声称这是桑德拉“欠他的”。
桑德拉却根本不接招。她表示,如果塞缪尔想要重新开始写作,她当然支持他,do it,去做就是了。
但她不欠丈夫任何东西或时间。
对儿子进行家庭教育是塞缪尔出于对儿子的愧疚而主动提出的,她认为这是一件美好而慷慨的事情,但当时也劝塞缪尔慎重考虑。
牺牲自己的时间、主动承担这些,是塞缪尔自己的决定,桑德拉根本就不欠他的。
就连夫妻之间交流所使用的语言,也成了他们争吵的内容,塞缪尔抱怨说,桑德拉连在语言上都在强加她的节奏,身在法国,却在家里说英语,说一种与儿子的生活无关的语言。
桑德拉立即反驳了回去,英语并不是她的母语,而是他们折中的交流语言,是他们之间的中间地带。
搬回法国老家居住,也是丈夫自己的决定,她一个德国女人跟着丈夫回到法国老家,处处也在调整自己适应这里,所以她并不接受丈夫对她“强加节奏给他,处处都是她的地盘”的抱怨。
期间,桑德拉其实也曾试图安抚丈夫,对他说I love you, 鼓励他安排时间开始写作。
但塞缪尔的情绪没有缓解,一直在抱怨,后来抱怨变成了争吵,争吵升级为肢体冲突,最后以暴力收场,东西砸碎的声音,拳头砸在墙上的声音。
这一场夫妻互撕,暴力收场,把庭审的审判长都听得瞠目结舌,被惊到了的表情迟迟没有收回来。
这一段,揭示了婚姻关系或伴侣关系中的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
一方可能主动承担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责任,但在事业上郁郁不得志,有自己没能实现的野心或理想,因此沉浸在痛苦之中,抱怨对方,抱怨家庭占用了自己太多的时间,希望能在另一半那里得到一些情感的回馈或补偿。
当另一方,比如影片中的桑德拉,本身比较理性,这个时候不接受对方这样的抱怨,直接指出了塞缪尔痛苦的真正根源——他不能面对自己的野心,把标准定得很高,维护可怜的自尊,不能接受失败,等等。
他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这样来跟她抱怨与吵架的时间,其实明明可以直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这是塞缪尔自己的事情,桑德拉表示,自己不为塞缪尔的失败而背锅。
桑德拉的理智与直接,在塞缪尔那儿被感受为冷漠、自私。
在亲密关系中,一方郁郁不得志,迟迟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处于这种不能自我实现的痛苦之中。但他无法直面、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所以迁怒于自己的伴侣,表现出抱怨、愤怒,其实本质是对自己的愤怒,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这个时候,塞缪尔的精神状况堪忧,他把愤怒投射到桑德拉的身上,借以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这个时候他最渴望也最需要的是伴侣给予的情感慰藉。
而桑德拉太聪明独立,太理性了,她并没有提供一个可供塞缪尔情绪缓冲的空间,而是在争吵升级的过程中,直接道出了塞缪尔的真相。
这恰恰是塞缪尔如今脆弱的神经所不能承受的,也就是说桑德拉直接戳破真相,下了一剂猛药,而塞缪尔没有承接住。
在同一个领域中,妻子桑德拉做得风生水起,而塞缪尔却屡屡受挫,陷入停滞。
他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况且这段时期他向出版商提出了新书的创意,对方不感兴趣,迟迟没有回复,对他来说也是很深的挫败。
几年前,因他的疏忽导致儿子近乎失明,塞缪尔同样没有消化好他的愧疚情绪,他的应对方式是过度牺牲自己的时间为儿子进行家庭教育,令他没有足够精力来推进自己的写作事业。
出事之后他始终没有走出这事的负面影响,拒绝夫妻生活,导致妻子寻求其他方式解决生理问题,也引发了他的嫉妒,以及进一步的自尊受挫。
这种频频受挫、不能自我实现的痛苦与愤怒,形成一种攻击性,当他试图把这种攻击性投射到身边的伴侣身上,结果对方强大又理智,完全不承接,直接给他回怼回来,全部反射回塞缪尔自身。
塞缪尔的攻击性向外发泄失败,只能全部指向自身,所以他带着这股愤怒与绝望,谋杀了自己,也把桑德拉推向了嫌疑人的位置。
桑德拉自然不是杀害塞缪尔的凶手,但,她的理智、冷硬,一语道破真相的举动,在某种意义上,的确给了塞缪尔已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以致命一击。
这个时候,一个温柔、体贴、共情的伴侣或许能够给予塞缪尔更多的情感支持,可能从崩溃边缘拉他一把。
但桑德拉对塞缪尔的死亡,的确没有任何道德责任,没有可以谴责她的地方,因为她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理智而强大的人,在她看来,塞缪尔面临的困境,都是她能看清、能接受、能处理妥当的事情。
她想象不到,这对塞缪尔来说会是致命的。
而且在这种家庭生活,夫妻之间相互指责的争吵中,矛盾冲突一步步升级,很难一直保持理性。
桑德拉在庭审过程中为自己做得的辩护,也颇发人深思。
塞缪尔的心理医生站出来,作为检方的证人,指出桑德拉在婚姻中的强势霸道,是让塞缪尔致郁的罪魁祸首。
而塞缪尔处于负面情绪中,在心理医生面前对伴侣的指责,其中很多可能都是夸大其词的。
桑德拉提出,如果是她的心理医生出庭,所呈现的估计也会是一个比较负面的塞缪尔。
这些负面情绪下的只言片语,呈现出的一个生活断面,并不能反映婚姻的全貌。
家庭生活、夫妻关系都在琐碎的日常里,具体怎么样,外人很难一窥全貌。
像桑德拉这样,夫妻关系被放大许多倍反复审视后,所呈堂证供出来的东西,只是一个片段而已。
激烈争吵,甚至恶语相向,情绪失控下的肢体暴力,也只是众多日常中的一个偶尔爆发的片段。
这并不能说明,这一对夫妻并不相爱。
桑德拉一直坚称,她最爱的人是塞缪尔,这或许是桑德拉为了应对审判而坚持的说辞,或者是为了保护儿子丹尼尔而维持的一种假象,但也很有可能,这对她来说是一种事实。
我们不能仅凭这个婚姻关系连续体的某个截面,而断定他们并不相爱,或者说这段婚姻里充满了背叛、谎言、利用、PUA,一方压榨另一方的情况。
而婚姻关系的现实状况,可能更加复杂,琐碎,漫长,且立体得多。
桑德拉与塞缪尔这一对夫妇,虽然结局惨烈,他们也曾深深相爱,把彼此视为灵魂伴侣。
这部电影,对婚姻关系的不同面向给予了深入的呈现与揭示。
正如豆瓣热评中所言,“没有哪一种生活能经受得住抽丝剥茧的审问与反刍”,
也没有哪一种关系经受得住彼此之间的相互推诿与抱怨指责。
说到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起全责,尤其是在亲密关系、婚姻关系中,更要努力保持自己的独立与自我负责。
所有试图把自己当受害者,拿出自我牺牲的姿态,把责任推给另一方的做法,都可能将自己推向危险的境地,让关系变得糟糕甚至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