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分,要建立理论体系请翻烂这本书
“天下文科生苦理论久矣”,写文章不用理论不可,用了又觉得于意有未安,其实这都是因为对于文学文化理论本身没吃透,没有把它历史化加以把握。
如果有一本书,能够三言两语说明白理论和术语,又能够结合现实案例让理论切实可感,还能够理清其中的洞见和不足、源头和脉络……
不藏了,小北确实有这样一本广受好评的,豆瓣评分高达9.5分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许多读者借此打开了文本,更打开了广阔人生。
作者斯道雷在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他的书籍和文章经常被引用和讨论,这本书被广泛用作世界各地大学文化研究、传媒研究和社会学课程的指定教材以及国内相关学科参考书,著名学者常江的翻译更使得它别具可读性。
文化尤其是大众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入地影响着我们,即使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本书也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还能够提供一种框架,用于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文化现象。
精神分析
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内在机制和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影响。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学家
拉康
精神分析学家
齐泽克
作家、理论家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艰深复杂的体系,不仅仅是一套革命理论。
阿多诺
社会学家
阿尔都塞
哲学家
葛兰西
思想家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主张通过分析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底层结构来理解其意义和功能,后结构主义强调意义的不稳定性、文本的开放性以及读者在解读过程中的主动作用。
索绪尔
语言学家
斯特劳斯
人类学家
罗兰·巴尔特
批评家
德里达
解构主义大师
福柯
思想家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质疑绝对真理和宏大叙事,突出文本的解构和多重解读。
利奥塔
哲学家
鲍德里亚
哲学家
詹明信
批评家
左右滑动查看部分理论框架
你的疑惑并非孤例
理解曾经的不解
斯道雷并非为了理论而理论,在这里你能看到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双向诠释,他的讲解深刻揭示了大众文化现象背后的逻辑,有豆瓣书友表示,这本书解答长久以来的疑惑,因为感触至深而若干次泪眼朦胧。
这是深刻的情感共鸣,更是认知上的自我觉醒。你的不解并非孤例,那些思想着的人也在不断“拯救现象”、寻求解释。
例如作为书友,都有过“买了就是读了,收藏了就是学会了”的体验,对于这种“文化现象”的解释,一般归为消费主义的陷阱。不过文化理论也给出另一种看法,即这种欲求本身所产生的联结感和快感也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提醒我们文化的意义不必然在文本之中。
购买行为并非快感的唯一来源,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想象的方式“感受阅读的快乐”,这个过程中“文本”也在提供着“意义”。此外,不同图书也在建构着购买者的个人形象。
再譬如,许多人对大众文化“洗脑”“降智”的担忧,其实也都没能超越法兰克福学派曾有的深度,阿多诺就指出流行音乐不过是“被标准化生产”“被消极被动地接受”,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它要求消费者心不在焉地接受,并在消费后更加心不在焉。不过,这种理论因为忽视了消费者的能动作用被后来者所扬弃。
再举一个例子,许多人都有过对于“文化理想失落”的担忧,如果放在“后现代”的理论框架内,就能够把来龙去脉看得更加透彻。在“现代”社会,科学和知识在人类追求终极自由过程中扮演中心角色具有终极价值,但二战后这种宏大叙事在后现代走向衰落,因此取而代之的便是“这有什么用”“这值多少钱”……
有的时候,当你还停留在第一层第二层的时候,理论家已经看出好几层,例如针对美国迪士尼乐园的成功,一般人会指其为逃避现实的幻想。而鲍德里亚则认为它意在使我们相信乐园外的世界是真实的,人们乐在其中暂时重返童年,而这掩盖了乐园外孩子气无处不在的“事实”。
迪士尼乐园用虚构的方式重建了“事实”,在鲍德里亚看来,“它被设计成一个天真无邪的世界,进而使我们相信成人世界存在于迪士尼乐园之外的‘真实’世界里……”
看见背后的所以然
显著提升理论素养
小北曾经给大家解读过另一本畅销好书《语言学的邀请》,其中的许多观点得到了读者的共鸣,例如“互联网黑话”这样的东西,是语言的抽象带来的进步,但是因为始终离不开较高抽象阶层,所以只是在字眼里兜圈子;例如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的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行动起来,因为它可以引起兴趣、传达能量,但只有多元价值观点能把我们送到目的地……
豆瓣8.9分,被书名耽误的一本好书,看完久久不能平静
你可能不知道,其实它们的背后,离不开理论的支撑。 语言学家索绪尔早就指出,“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随意的,比如不同语言中的“猫”的词语就完全没有相似性。 这就启发我们,不存在与生俱来的意义, 意义是在差异和关系、组合和选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
费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指出,“意义是被语言创造出来的”,他认为语言是基于符号及意义的一门科学。他的思想为20世纪语言学和符号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
“互联网黑话”的抽象是对于“差异和关系”的淡化,从而模糊了概念和现实,才达到了一方面显得“高级”、另一方面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效果。
二元对立的表意效果,则是通过精心地组合和选择,从而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体验设定规范,这在神话和好莱坞电影中颇为常见,如好人和坏人、我们和他们、正义和邪恶……
列维-斯特劳斯(1908—2009)指出,所有神话都具有一种“二元对立”结构,这让世界变得易于理解。
正是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分析方法,让我们看见了言语行为中蕴含的规则与结构。但是,也因其过于关注结构,而忽视了历史变迁和特定情境而被诟病。
还是以“二元对立”思维为例,结构主义者认为,它的存在是因为它能够消弭冲突,让世界显得更易懂和宜居,而在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看来,它其实还是一种权力关系:在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想方设法使自己凌驾于另一方之上,竭尽全力占领高于对方的地位。人们在生活中常提到的“抢占道德高地”,其实表达的也有这个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对周围发生的文化现象形成自己独到的洞见和思考,但是与此同时往往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来系统化地印证和支撑这些想法,或是难以将它们升华到更深层次的文化批评与理解,那么这本书能够帮你“打通理论的任督二脉”。
概念脉络一目了然
不激不随保持清醒
斯道雷在书中对文化理论的各种术语和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还是以后结构主义奠基人德里达为例,斯道雷先是交代了结构主义的背景,即符号的意义取决于它在差异系统中的位置,继而引出德里达的新见——意义总是延迟的。
他只用了一句话就交代了德里达那“不明觉厉”的“延异”的概念——意义的浮现总是既有延迟又具差异的。
索绪尔和德里达
索绪尔看见了意义的“异”,而德里达还强调了意义的“延”——即要同时看到结构因素和时间因素。为了说明白德里达的观点,斯道雷随即讲解与读者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例子。
例如我们接触到“nothing was delivered”这个短语时,对它的理解很大程度取决于语境——小说的开篇语、一行诗句、一个借口、一句歌词、一个例句、一句独白……即便确定了语境,这个意义也不是完全可控的,如果你曾经听到过这么一句歌词,那么再看到它时它就是“自带BGM”的。
在确保读者对单个概念具有清晰认知后,斯道雷还不时地独出己见、勾连概念以缕清脉络,深化读者在共时和历时两个维度的理解。
例如他指出,后女性主义大众文化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对女性主义既承认又贬低的基础上,即一方面承认女性主义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女性已享有充分自由塑造流动性的自我。
后女性主义者大多认为女性主义已经过时并成为对女性的束缚,强调自由市场才是女性建构新身份的充分保障,不过斯道雷提醒我们,“将女性主义纳入后女性主义大众文化是霸权的一种典型的运作方式”。
例如一般认为全球化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互联互通、相互依赖,而斯道雷则指出“全球化”是后现代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变相说法,一切文化都是异质多元的。
“后现代主义的扩张”反映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主义和怀疑论,描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斗争和协商。
这本书从头到尾,无不体现着斯道雷所自诩的自觉,他一方面批判自以为是的精英主义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避免掉入疲弱无力的反理智主义的窠臼,展现了既批判又建构的两面作战的姿态,也展示了他在文化研究领域内促进对话和理解的努力。
这其实也是我们所熟悉的鲁迅先生的立场,他一方面讽刺所谓高雅文化、反对走入艺术之宫,另一方面又对群氓文化倍加警惕,致力于揭示其中的文化劣根性。
这种态度让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待身处其间的大众文化,无论是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生活本身的认知需求,相信这本书不会让你失望。
分享曾给你带来启发的文化理论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这本畅销经典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英] 约翰•斯道雷 著,常江 译
京东5折活动,¥34即可拥有
-End-
观点资料参考:
《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还好被你刷到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