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丁海马现踪七美台湾滩海域

国家海洋研究院做台湾滩海域生态调查,记录到海中明星物种-豆丁海马。(国家海洋研究院提供/林瑞益高雄传真)

有海中迷你明星、水晶宫超级名模之称的「豆丁海马」,国家海洋研究院近期在澎湖群岛西南方、距离七美约30浬的台湾滩海域首次记录到豆丁海马。国海院22日表示,工作人员在珊瑚礁区发现这只豆丁海马时已死亡,将其带回做成标本,证明此海域有良好的珊瑚礁岩盘底质,可供豆丁海马栖息。

标本典藏海生馆供研究

在台湾滩发现的豆丁海马种类是巴氏豆丁海马,喜欢倚附着宿主柳珊瑚(海扇),在分类阶层上隶属于辐鳍鱼纲、棘背鱼目、海龙鱼科的种类,是世界目前发现7种海马中的1种。国海院将把标本典藏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供学界研究使用。

长期关心豆丁海马的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研究员郑明修表示,他2003年于印尼美娜多海域作潜水调查时,曾发现2只令人惊艳的豆丁海马,返台后即发起寻找豆丁海马的活动,获得许多潜水爱好者响应与支持,近年来陆续在国内各珊瑚礁海域发现豆丁海马的踪迹。

根据台湾鱼类资料库纪录,豆丁海马首次于2007年在绿岛中寮渔港海域被发现,且在兰屿、垦丁、东北角、东海岸、澎湖皆陆续有潜水客拍摄到豆丁海马。

国海院海洋生态及保育研究中心说,豆丁海马体积很小,通常只小于2公分,且只栖息于柳珊瑚上,于海流较为强劲的珊瑚礁区拦截浮游生物为食,加上豆丁海马具有极佳的保护色,不容易被发现。

确认此海域适生存栖息

国海院院长邱永芳表示,台湾滩位于我国专属经济海域内,经由这次豆丁海马的发现,确认此海域也是适合牠们生存的栖息环境,显示台湾滩的海洋生态保育需要受到更多关注,但台湾滩海象险恶,不建议潜水爱好者前往追星,希望豆丁海马能在此海域不被打扰。